耗儿鱼是什么鱼图片

2024-08-10 16:08:46

耗儿鱼,学名绿鳍马面鲀(filefish),又称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沙猛。

体甚侧扁,长椭圆形。头侧视呈三角形,上缘斜直,吻长,尖突。口小,前位。上、下颌分别有牙2行和1行,呈门齿状。鳃孔较大,侧位。鳞细小,上有数行小刺,直接生在基板上。背鳍2个,第一背鳍有2鳍棘,第一鳍棘始于瞳孔上方。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同形。两腹鳍退化,合成一短棘,连于腰带末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体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尾鳍绿色。

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

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请问这是什么鱼?

耗儿鱼学名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七带短角单棘鲀Navodonseptentrionalis)

俗称: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可供鲜食或加工成鱼干。肝可制肝油。南海常见有短角马面鲀,鳍大部,较前种鳍条少。均为食用鱼,因其皮肤强韧,须先剥皮才可食用,所以常被叫做剥皮鱼。

耗儿鱼长什么样子?

学名:绿鳍马面鲀,地方名: 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沙猛。

在中国基本都叫耗儿鱼,已经形成了一种俗称。随着捕捞量逐年增加,目前的250g以上的耗儿鱼已很难见到。

其实,成年耗儿鱼并不像耗子那么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耗儿鱼主要用于制作鱼干,鱼油和猪饲料。2000年以前,沿海市场还经常能见到500g甚至1000g以上的耗儿鱼(象皮鱼)。只是近十年来,耗儿鱼市场逐渐往内地迁移,使得500g以上的成年耗儿鱼在市场几乎绝迹。每年市场消化掉大量的幼年耗儿鱼(象皮鱼),使得该物种资源越来越少。

耗儿鱼的书名叫什么

单棘鲀科 Aluteridae  马面鲀属 Thamnaconus  鱼类

下图为该属常见种类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

俗称 :耗儿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

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为暖温性底层海鱼类,栖息于水深50~120米的海区。喜集群,在越冬及产卵期间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起浮、夜间下沉。索饵期间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食性较杂,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兼食软体动物、珊瑚、鱼卵等。

耗儿鱼是海鱼还是河鱼

各地俗称不同  ,海鱼  耗儿鱼、扒皮鱼  (一般红烧或油炸食之) 学名

单棘鲀科    Monacanthidae    马面鲀属(短角单棘鲀属) Thamnaconus   鱼类

下图为      绿鳍马面鲀    Thamnaconus modestus

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