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蕴藏的资源最丰富的海洋,太平洋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宽达19000千米,总面积1.8134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即我们熟知的位于菲律宾群岛附近的世界第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分布于太平洋的岛屿约有两万多个,总面积达44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世界第一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
岛和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全部位于太平洋,太平洋的鸟屿分布非常广泛,自北而南,有日本列岛,中国台湾岛,海南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新几内亚岛等大岛和群岛,自东到西,有马来半岛,新加坡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等岛屿和半岛,群岛。
环太平洋沿岸不仅人口多,而且经济相对也比较发达,世界经济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四个位于太平洋沿岸,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这个广袤无垠的超级大洋,沿岸国家超级多,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数都数不过来,澳大利亚,韩国,印尼,墨西哥,俄罗斯等除了十强之外的其他经济大国都赫赫在列。
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命名的。1519年9月20日,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地理范围:
太平洋,北到白令海峡,北纬65°44,南到南极洲,南纬85°33,跨纬度151°。东到西经78°08,西到东经99°10,跨177个经度。南北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900千米。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海岸至亚洲的马来半岛,东西最长21300千米。包括属海的体积为71441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69618.9万立方千米。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939.5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内。
太平洋的气候特征
太平洋跨有从极地至赤道的多种气候带,其中3/5洋面处于低纬地带,使太平洋具有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的海洋性气候。
与陆地表面相比,海洋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表面理想的气压和风带在太平洋上表现得很明显。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向赤道侧终年吹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向极侧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太平洋,西风带因与印度洋连成一片,风力较大,称为“咆哮西风带”。北半球的这种风系在太平洋西北部冬季因受亚洲大陆干冷陆风和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海风的扰乱,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太平洋东岸,由于西风带和信风带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在西风带范围的沿岸形成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而在信风带则天气晴朗,东风吹拂洋面,降雨量少。
在太平洋热带水域上空常有热带气旋发生。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源地,绝大多数集中在南、北5°—20°范围内。
西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在澳大利亚东面比较偏南,可达25°S。西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多是12月至次年3月;东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5—11月,最多是7—9月;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最多时间是夏、秋季节。热带气旋在移行过程中伴有狂风骤雨、巨浪大潮,对热带海洋沿海地区影响很大。
太平洋气温分布亦符合全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赤道附近水域,10°内的大部分洋面全年各月均温在26℃以上,但其东部由于寒流的影响而气温略低。随着太阳入射角的季节变化,高温区亦相应地变化,冬季(北半球)偏于赤道以南,夏季位于赤道以北。赤道以南的南太平洋洋面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南美大陆沿海,由于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常年比同纬度水域低。赤道水域以北的北太平洋,气温分布比南太平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洋面气温、年较差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差值可达22℃。洋面温差以赤道区为最小,年温差多在2℃以下,大洋中部甚至不足1℃。
太平洋海域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000—2000mm。最大降水量分布在加罗林群岛东南部、美拉尼西亚北部,雨量多在3000—5000mm。许多较高的岛屿受地形影响,向风侧和背风侧雨量相差很大,如夏威夷群岛中的考爱岛,在高1500m的向风侧雨量达12090mm,是太平洋上降雨最多地区。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沿海,科隆群岛附近,雨量不足100mm,为太平洋降水最少水域。北太平洋雨季为7—10月。南北纬40°以上水域多海雾,其中以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为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