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水质不好、过度饲养、营养不良、疾病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鹦鹉鱼需要清澈、新鲜的水环境,定期更换鱼缸中的水,保持水质清洁。过度饲养可能会导致鹦鹉鱼生长过快,增加身体负担,建议控制饲养量和饲养密度。
鹦鹉鱼需要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其身体健康。如果发现鹦鹉鱼身上有病变、溃烂等症状,需要及时带到宠物诊所进行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鱼缸的温度适宜、水流和氧气充足、定时更换过滤器等,以帮助鹦鹉鱼恢复健康。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鹦鹉鱼烂身子掉鳞怎么办
用大粒盐泡泡就可以。
鹦鹉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治疗方法: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鹦鹉鱼-搜狗百科http://ke.sogou.com/v956449.htm
鹦鹉鱼鳍有和尾部有溃烂发白的现象~!身体和鳃不就像是有皮肤病似的~!请老师们帮帮忙
我个人证断你的鹦鹉为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参考症状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亚汞、食盐等治疗。
鹦鹉鱼变白掉鳞烂尾巴是怎么回事
主要原因:
1、变白:通常是因为缺氧,大量换水引起不适等原因造成。需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2、掉磷:通常是因为水质恶化或者鱼群打斗造成。需要及时换水。
3、烂尾:通常是由水温突变引起。需要保持水温恒定。
鹦鹉鱼:鱼类的一种,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怎么办
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说明患上了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针对这类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给鱼儿换水,水质不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的恶化。其次要做的就是适当升温,提高它的温度,对于激发抵抗力,让鱼儿自我恢复很有成效。最后还要适当下盐,浓度在千分之三左右。
通过以上关于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怎么办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怎么办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