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语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大意可理解为: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坚守自我,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亦不做亏心事。
礼记
《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看待社会与人生。《礼记》在有些方面有更细节的要求,主张共生性可转化并通过动态的“互生性”来实现。如提出人际间为防止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和彼此以义相责,不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表记》云:“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其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免愧耻,以行其言”。“共生性”体现人际间在各不同层面的相互依赖性,“互生性”所揭示的是在此之上的主体彼此互为中介而生成意义的性质。
《礼记》中对时间结构的意义的认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我关系中的内省;二是社会历史的延续;三是出于对超越的天道的领悟。说内省是一时间结构,是因为内省本身是解读者自己在历史性结构中得到确立和理解。它体现了变易与递承关系,不仅意味着某种历史结果,而且是未来得以建构的条件。此所谓“反辅”也。《礼记》中继承了儒家思想的这一特点,所以十分突出“反躬”、“内省”、“自反”、“自尽”。
《礼记》中《中庸》、《大学》均突出“修身”的意义。“君子不可以不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修身”作为社会性活动不仅是私人性的,且有利于意义的生成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