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团体对抗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清敌友,在最简单直白的对抗形式中,这当然不成为一个问题,比如一场拔河,一场球赛,敌友关系是清晰可辨的,但是在更复杂的敌对关系比如战争中,是敌是友就不是那么好做判断了。
自古以来,在众多两军交战的历史记载中,都出现过间谍,他们以高超的伪装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为武器,经常一个人能够发挥比千军万马还要强大的力量。
甚至也许不只是间谍这么简单,诸如双面间谍,碟中谍,几级反转这样的戏码一直都层出不穷,有的间谍伪装到了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一方阵营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人物,虽然没有这么复杂的身份转换,但是各方关于他的间谍身份却是众说纷纭,他就是陆军中将刘斐。
刘斐
1898年,刘斐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他的父母都是务农的农民,原本这样的出身是很难有出路的,但是刘斐就是比一般人多了一点运气。
他19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贵人,经其介绍,和本地的一个医家小姐谈成了婚姻,没想到自己的丈人与白崇禧相识,虽然白崇禧此时还只是一个小连长,但他后来的晋升却是我们都知道的。
刘斐在丈人的牵线下顺利混得了一个差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涯。在桂系军队做事的日子里,他一边在各地的讲武堂里学习,一边在继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参与战斗。
29岁的时候,刘斐通过见习考试得以进入日本步兵学校学习,并在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又获得了日本陆军大学的入学资格,四年之后学成回国,正好遇上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前夕,刘斐主要的工作是调停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的冲突,两边都得罪不得,也都对自己不错,为了不让自己搞得两头不是人,刘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多事之秋,正值用人之际,蒋介石对刘斐的履历和工作能力非常欣赏,于是给了他机会来为国民党效力。
从军委作战厅厅长到国民党高级参谋,刘斐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但是常胜将军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他做参谋的时期,正好就遇上了几块难啃的骨头,让他接连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按照他的建言献策实施的作战都惨遭滑铁卢,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也大为降低。
不过被批评还是小事,因为连续献策失败,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开始有人对他产生了怀疑,认为他的举动不符合常理,很有可能是故意为之。
此时正值国共内战,唯一的结论就是,刘斐身在曹营心在汉,真正的身份是共产党的间谍。
地下工作者
那这些猜测有没有道理呢?根据当时一些内部人员的讲述,刘斐其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已经出现和共产党方面的人员来往过密的迹象。
在大家一起并入北伐军共同征战的时期,刘斐与好几个党员建立起了亲密的战友关系,比如林伯渠,朱克靖等。
长征时期,刘斐跟随白崇禧一起带领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在一次战略部署会议上,刘斐提出了一个违背常理的建议,他认为对红军实行层层封锁的做法其实不是最佳方案,与其在包围圈里和他们缠斗,不如打开一个缺口,才好实施作战。
这个看上去有些奇怪但又好像有些道理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但换来的结果却是红军借助这个缺口实现了突围,最终冲破了国民党精心布置的封锁,刘斐虽然没有被直接问责,但是关于他是地下党的传闻似乎又多了几分真实性。
大决战前夕,刘斐公开反对蒋介石,并且发表声明,称自己不再是国民党党内人士,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边作战,屡立战功,直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他仍然继续为共产党效力。
这样看来,刘斐一直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的传言似乎也就此坐实。
但仍然还有一部分人对此持保留意见,从逻辑上说,后来加入共产党并不能证明他在之前也是共产党,也许刘斐只是看清了形势,良禽择木而栖而已,就连白崇禧也不认为刘斐是间谍。
按照他的说法,刘斐本人生活作风非常奢侈,完全不像一个共产党,国民党方面之所以要把这个传言坐实,很有可能是想借此打压白崇禧,因为刘斐就是他一手带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