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师是谁

2024-02-29 00:00:00

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可以说没有长期传授他学问的老师,他的学问和道德,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并勇于实践。

孔子曾经跟很多人学习过,在当时尊师重道的环境下,一日为师,终身若父,所以,可以说很多人都曾经做过孔子的老师,但他这些老师,贤能都不超过孔子。

孔子的老师是:郯子、苌弘、老聃、师襄等。孔子周游列国时到炎国,曾以郯子为师。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一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礻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孔子虽然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但母亲却自幼对他严格管教,所以孔子才“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母亲利用父亲的老关系,请人带孔子去鲁国太师处学习礼仪。

郯子是鲁国一个附庸小国郯国的国君,是二十四孝里“鹿乳奉亲”的主人公。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向鲁国大夫昭子回答了关于少昊时以鸟名官的问题,孔子听说后,就去拜见郯子。

简单列举一下几位孔子的老师

一,鲁国太师。孔子虽然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但母亲却自幼对他严格管教,所以孔子才“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母亲利用父亲的老关系,请人带孔子去鲁国太师处学习礼仪,孔子在那里学习了各种自礼仪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举办各种典礼的程序制度,这应该算是孔子最早的一次系统学习礼仪。

二,无名车夫。孔子担任过管理牲口的小吏,在此期间认识了一个驾车技术很好的车夫,孔子就跟随他学习驾驭马车的技术,这个车夫虽然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但也算是孔子的一个老师了。

,郯子。郯子是鲁国一个附庸小国郯国的国君,是二十四孝里“鹿乳奉亲”的主人公。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向鲁国大夫昭子回答了关于少昊时以鸟名官的问题,孔子听说后,就去拜见郯子,向他请教少昊氏时代的官职制度。孔子虽然当时只有二十六岁,但已闻名鲁国,郯子见孔子博学多才,却又如此虚心好学,非常感动,便倾其所知,全部奉告。

四,师襄。孔子28岁时(公元前523年,鲁昭公十九年),到晋国,向当时闻名于诸侯的乐官师襄学习琴艺,学了很久,翻来覆去只弹一首曲子,最后竟然体察到作者的为人风貌,跟老师说: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周文王。师襄子很惊讶,对孔子非常佩服。孔子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很强,所以后来到齐国听了《韶乐》后,竟然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迷人程度。

五,苌弘。苌弘博学多才,《淮南子》是这样描述他的:“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孔子在齐国时便久仰其大名,后前往周国拜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的知识。苌弘忠于职守,死的非常悲壮,他的血三年化为碧玉,所以后人经常说的“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碧血化珠”等等,都是由此而来。

六,老子。当时的河南洛阳是周天子的首都,是春秋时期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孔子一直非常向往,后来由鲁君资助车马费,南宫敬叔陪同前往洛阳。到了洛阳后,孔子详细考察了周公制定的全部礼制。在此期间,孔子还拜见了老子,向老子请教具体的礼仪制度,老子都为他做了具体详细的解答。

以上只是列举几个例子,要细说孔子的老师,恐怕都数不过来了,他学习过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说:“圣人无常师”,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孔子自己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不但向有贤能的人学习,而且还向普通人学习,尽管从普通人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并不是很重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无论什么人,孔子总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孔子在教育上是至圣先师,在学习上也是万世师表,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自己好好学习,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祠堂

孔子还乡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祖先为春秋时期宋国人,其祖居地及祖坟仍在此地。周僖王二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

孔子成人以后知晓夏邑王公楼村为自己的祖籍,时常回夏邑祭祖省墓,于是把这个地方叫“还乡里”。后人思而立祠以祀之,因而取名“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其形制仿文庙,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坛、两殿、四门及碑林等。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由曲阜到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