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反映出达成最大产出、预定目标或是最佳营运服务的程度。亦可衡量经济个体在产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润等目标下的绩效。
生产效率 productive efficiency是围绕生态系、群落、种群、个体等的物质、能量的转移效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态学中,但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分四大类:
(1)生态系乃至群落中的效率;
(2)个体乃至种群内的效率;
(3)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的效率;
(4)围绕种群的效率。
标准工时
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补充
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
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
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企业管理者要对生产效率进行有效的管控,首先必须给该指标建立一个科学的量度方法暨计算方法。从概念上理解,生产效率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投入量”之下,所获得的生产“成果”。用公式表示就是“生产效率=成果/投入”。
所谓生产投入,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个工厂来说,生产投入包括了开展生产活动所必须的人力、设备、厂房、资金和工具等要素。
然而,在讨论劳动生产效率的时候,生产投入特指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它包括工人数量和劳动时间。
为了说明劳动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一、直接员工。指生产线上从事操作劳动的工人,包括装配、调整、检查和不良品修理人员。他们是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是劳动生产效率的管理对象。
二、间接员工。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材料配送人员、设备保养和工具管理人员。间接员工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操作,但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正常作业时间。指以每天8小时即480分钟为基准的作业时间,其单位是分钟。通常,劳动生产效率以正常作业时间为基准来进行计算和管理。
四、追加作业时间。指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作业时间,其单位也是分钟。
五、总作业时间。即正常作业时间与追加作业时间之和。
六、工时。指以时间来表示的工人所做的工作量,其单位是分钟。工时在本质上就是经过量化的工人的劳动量,它与作业人数和每个工人的作业时间均有关系。
七、生产工时。指一条生产线内投入生产作业的总工时,它是劳动生产效率定义中“经过量化的的劳动投入量”。其计算可由实际投入作业的工人的全部作业时间(包括加班时间)相加而得,即生产工时=工人#1的作业时间+工人#2的作业时间+……+员工#n的作业时间。特例:生产线一共有N名员工,他们同时上下班,当天在生产线作业了T分钟,则生产工时=N·T(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