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姓的来源
在原始的母系社会时代,当时的人是只有名而没有姓的,唯一能够证明他们所属的只有代表各自部落的图腾,这些图腾也就成为了姓的来源。
后来在进入了父系社会以后,由于部落内部禁止通婚,只能与周边邻居部落的人结婚。于是为了区别原本就是这个部落的人,和嫁进来这个部落的其他部落的人,姓这个概念正式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也就是说姓的第一个作用是“别婚姻”,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同姓的人不可以结婚,只有异姓的人才可以结婚。
后来到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分封制度开始出现,诸侯国开始林立在中原大地之上。原本寥寥几个的姓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多诸侯国树立自己的标志的需求。再加上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认祖归宗,不忘本的优良传统,而这些诸侯国大多都是同一个姓的部落中所划分出来的,于是氏这个概念便就此孕育而生了。
同姓却不同氏成为了区分各个诸侯国的人的方法,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区别人的高低贵贱的方式。比如在夏朝,夏后氏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夏朝王室的氏,而其他诸如男氏、费氏、杞氏等诸侯的氏就要低一等了。当然,没有任何姓氏的平民百最低等的那一阶级的人,和印度流传至今的种姓制度颇为相似。
在古时候姓氏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它是一种身份的标志,这也难怪会有那么多达官显贵、君王贵族用赐名赐姓的手段来收拢手下的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