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白鹭这篇文章从白鹭的形体、颜色、生活习性、神态四个方面体现了白鹭的美。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之后,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1、1923年郭沫若出版的诗歌、散文、戏曲集《星空》(女神是诗的呐喊,那么星空就是诗的彷徨)。
形象体系:变化了色彩的地球、大海、星辰与太阳。形象与色彩的转换折射出时代风云的变幻,诗人及社会心理、情绪的嬗变:由五四高潮期的乐观、昂扬,跌入退潮期的苦闷、彷徨,开始更深刻的求索。多种音调、画面交换出现,反映了历史彷徨期的复杂多变性。
技巧趋于圆熟: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代表作《天上的街市》
2、《瓶》是其诗情在爱情题材上的别样流露。有《女神》式的火山般的热情喷发与奇特想象,也有真挚大胆表现恋爱中的焦躁、苦闷、失望和痛苦。《第十六首,春莺曲》。
3、《前茅》《恢复》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前茅》是诗人宣告和与时代精神不相容的旧的情感、追求的决裂,《恢复》是无产阶级诗歌的最初尝试。这些诗歌咏了工农大众,充满了无阶战斗激情,具有一种狂暴的美,带有无阶革命文学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幼稚病,这主要是把诗歌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