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文章的祖师是谁

2024-02-29 00:00:00

“改造文章的祖师”是鲁迅对曹操的高度评价。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固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的内容,展示崭新的面貌。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固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的内容,展示崭新的面貌。他的一部分诗反映了东汉末动乱的面貌,如《蒿里行》记述了袁绍等军阀不能合力讨伐董卓,反而拥兵自强,相互混战,造成离乱和人民死亡的史实。从大处着笔,在短短十六句五言诗中概括了一个历史过程和广阔的社会面貌,使作品显得深厚有力。《却东西门行》、《苦寒行》则是以士兵的口吻写出他们征役的伤感与怀乡之情,也深切感人。

曹操的另一部分诗则是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顽强进取的精神。《龟虽寿》抒发了作者壮阔的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千古名句。曹操的诗极有特色,语言质朴无华,直抒胸臆。他本是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不屑于写琐碎的景象,纤弱的情感,更不屑于辞藻的雕饰,所以,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悲凉慷慨雄伟的特征。

曹操“清淡”“通脱”的散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这些事,在《三过演义》中,不是只字不提,便是潦草敷衍,原因不在其他,而在这样大的事不是说话人的精神世界所容纳的,更不是世俗的精神境界所能理解的。

曹操简介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

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

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汉献帝念及功劳,封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上,如同萧何故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为武。次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