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地图学家是谁

2024-02-29 00:00:00

是裴秀。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大臣,著名地图学家。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经度辽将军毌丘俭推荐,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又世袭父亲爵位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曹爽被诛杀时,裴秀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不久后任廷尉正,历任司马昭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后迁散骑常侍,在平定诸葛诞叛乱时为司马昭出谋献策,事后,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

魏元帝曹奂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得以恢复后,裴秀被封为济川侯,他又建议司马昭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被拜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开府,加给事中。西晋建立后,加任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泰始七年(271年)三月初七(4月3日),裴秀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享年四十八岁,谥号元。 著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和他的制图六体

裴秀任司空的时间只有四年。公元271年,因为一次小小的意外,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和许多魏晋名士一样,裴秀也有服寒食散的习惯。服寒食散后必须饮热酒“行散”,一次他却误饮了冷酒,结果不治身亡,年仅48岁。

他的心血之作《禹贡地域图》也没有流传多久,不过,《晋书》中收录了他为地图集写的序言,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数制图六体: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也就是说,绘制地图有六个要素。其中,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离,高下即相对高度,方邪即坡度,迂直即实地距离与平面距离的换算。这些因素互相补充,绘制地图时要综合考量。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相当科学的制图理论。因此,后人绘制地图时多以此为准绳,制图六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裴秀还绘制过一幅《方丈图》,用到了计里画方的方法。

所谓计里画方,就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先纵横等距、直线交叉绘满小方格,再按方格缩小尺寸绘制地图,以保证比例准确。

当时,有人“用缣八十匹”绘制了一幅《天下大图》。因为地图太大,打开看一次特别麻烦,只能束之高阁。裴秀为了让其发挥作用,就“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将其按比例进行缩小,绘制成了《方丈图》。据《北堂书钞》记载,《方丈图》“备载名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作用不小。

中唐时期,宰相贾耽也是一位绘图高手。他对制图六体十分推崇,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绘制《海内华夷图》。南宋时,此图被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在石碑上,上面密密麻麻的网格,就是计里画方时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