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繁体

2024-10-09 01:16:43

山东的繁体是:山東。

山东的拼音是:shāndōng。注音是:ㄕㄢㄉㄨㄥ。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山(独体结构)东(独体结构)。

山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山东详细内容】

1.省名。2.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2.太行山以东。4.古亦指华山以东。

二、引证解释

⒈山的东坡。参见“山西”。⒉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引《战国策·赵策二》:“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南朝宋鲍照《数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三国演义》第四回:“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⒊称太行山以东地区。引《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唐杜甫《洗兵行》:“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仇兆鳌注:“山东,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诸郡。”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义儿李存孝传》:晋已得泽潞,岁出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洛、磁。《死事·张源德传》:晋已先下全燕,而镇定皆附于晋,自河以北、山以东皆归晋。此‘山东’谓太行山之东,即以河北为山东也。”⒋汉时称古齐鲁地区。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汉时亦有称齐鲁为山东者,如《酷吏传》:‘御史大夫宏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寧成为济南都尉。’《儒林传》:‘伏生教齐鲁之间,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则齐鲁之号‘山东’,非无因矣。”⒌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

三、综合释义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战国策·赵策二》:“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南朝宋鲍照《数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三国演义》第四回:“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称太行山以东地区。《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唐杜甫《洗兵行》:“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仇兆鳌注:“山东,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诸郡。”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义儿李存孝传》:晋已得泽潞,岁出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洛、磁。《死事·张源德传》:晋已先下全燕,而镇定皆附于晋,自河以北、山以东皆归晋。此‘山东’谓太行山之东,即以河北为山东也。”汉时称古齐鲁地区。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汉时亦有称齐鲁为山东者,如《酷吏传》:‘御史大夫宏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寧成为济南都尉。’《儒林传》:‘伏生教齐鲁之间,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则齐鲁之号‘山东’,非无因矣。”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

四、国语辞典

省名。参见「山东省」条。山东[shāndōng]⒈省名。参见「山东省」条。⒉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引《战国策·赵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⒊太行山以东。引唐·章砀〈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⒋古亦指华山以东。引《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五、关于山东的词语

高卧东山  东山高卧  东山复起  东山再起  东山之志  东家丘

六、关于山东的诗句

君游东山东复东  来自东山东复东  来自东山东复东  山东山色胜诸山  制法来自东山东  家在屏山东复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山东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