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牍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2024-10-08 22:34:00

公牍的汉语大词典是:(1).公文。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误助》:“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刘韶美名仪凤,守蜀郡,尝有公牍至省部,单书一仪字。”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牍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诏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牍。”章炳麟《文学论略》:“以比类知源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为要者,公牍是也。”鲁迅《华盖集·答KS君》:“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2).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姚华《论文后编·源流》:“无韵之作随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牍私著,两别而已。公牍变于《尚书》,私著畅于诸子。”。

公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公牍详细内容】

⒈公文。引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误助》:“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刘韶美名仪凤,守蜀郡,尝有公牘至省部,单书一仪字。”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牘。”章炳麟《文学论略》:“以比类知源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为要者,公牘是也。”鲁迅《华盖集·答KS君》:“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⒉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引姚华《论文后编·源流》:“无韵之作随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两别而已。公牘变於《尚书》,私著畅於诸子。”

二、综合释义

公文。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误助》:“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刘韶美名仪凤,守蜀郡,尝有公牘至省部,单书一仪字。”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牘。”章炳麟《文学论略》:“以比类知源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为要者,公牘是也。”鲁迅《华盖集·答KS君》:“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姚华《论文后编·源流》:“无韵之作随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两别而已。公牘变於《尚书》,私著畅於诸子。”公牍[gōngdú]公文。公牍[gōngdú]公文,案牍。 【造句】他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公牍,心想今天是得加班了。

三、国语辞典

公文。公牍[gōngdú]⒈公文。近公函公文文移

四、辞典简编版

公文,案牍。 【造句】他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公牍,心想今天是得加班了。

五、关于公牍的近义词

文移  公函  公文

六、关于公牍的造句

1、拎脚降包或者公牍包时,应当不时地双方轮换着拎,防止争身体的一正累赘太重。

2、教文属于公牍文中下行公文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

3、勘船公牍备悉,“济远”屡遭指摘,阁下既亲阅,自极切实,希再咨来署并入奏。

4、书中所集之碑文均为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

5、帝王、官吏的公牍文书成为巩固统治的有效工具。

6、教文是我国封建社会公牍文中的一种地方性下行公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公牍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