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遁的汉语大词典是:(1).却行,恭顺貌。《管子·戒》:“桓公蹴然逡遁。”《汉书·隽不疑薛广德等传赞》:“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遁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颜师古注:“遁读与巡同。”(2).退避,退让。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逡遁》:“贾谊《过秦》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遁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当音详遵反……九国畏愞,自度无功,持疑不进,坐致败散耳。后之学者既不知遁为巡字,遂改为遁逃,因就释云。”章炳麟《訄书·官统下》:“夫以疆圉抗诏,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为小国,虚设节镇也,孰用?”。
逡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逡遁详细内容】
却行,恭顺貌。退避,退让。逡遁[qūndùn]⒈却行,恭顺貌。⒉退避,退让。
二、引证解释
⒈却行,恭顺貌。引《管子·戒》:“桓公蹵然逡遁。”《汉书·雋不疑薛广德等传赞》:“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遁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颜师古注:“遁读与巡同。”⒉退避,退让。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逡遁》:“贾谊《过秦》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遁而不敢进。引秦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当音详遵反……九国畏愞,自度无功,持疑不进,坐致败散耳。后之学者既不知遁为巡字,遂改为遁逃,因就释云。”章炳麟《訄书·官统下》:“夫以疆圉抗詔,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为小国,虚设节镇也,孰用?”
三、网络解释
逡遁逡遁来源于《管子·戒》,有恭顺,退避,退让的意思。
四、综合释义
却行,恭顺貌。《管子·戒》:“桓公蹵然逡遁。”《汉书·雋不疑薛广德等传赞》:“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遁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颜师古注:“遁读与巡同。”退避,退让。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逡遁》:“贾谊《过秦》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遁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当音详遵反……九国畏愞,自度无功,持疑不进,坐致败散耳。后之学者既不知遁为巡字,遂改为遁逃,因就释云。”章炳麟《訄书·官统下》:“夫以疆圉抗詔,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为小国,虚设节镇也,孰用?”
五、关于逡遁的成语
韩卢逐逡 逡巡畏缩 遁迹潜形 遁迹销声 遁入空门 遁世幽居
六、关于逡遁的词语
韩卢逐逡 畏缩逡巡 逡巡畏缩 遁迹潜形 遁迹销声 遁入空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逡遁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