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虽然与其他季节相比显得更加严酷,但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不过,不是每位宝宝都需要这个特别待遇,因为宝宝冬季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相差不大。如果宝宝身体健康,就不需要额外进补;如果体虚,尤其是宝宝反复患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症状,这就是科学进补的好时机。
小心补出小胖墩
如果胡乱给宝宝进补,补品吃得太多太杂。身体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进补时如何把握,才不让宝宝营养过剩呢?这就是进补方式和“度”量的把握了。
首选食补
中医认为,宝宝是“稚阴稚阳”之体,接受任何药物都是一种负担。除非医生认为宝宝的身体需要某种药物的补充,否则尽量选择食补。
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反复出现病症的宝宝,调补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施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妈妈千万不要自选补品,这样容易出现进补偏差,反而事与愿违。
不宜过多
中医认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里的“饥”讲的就是不能让宝宝过饱。另外“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是如果宝宝的肠胃负担太重,反而会损伤了脾。因此,即使是食补,在食物的量与品种上也一定要与宝宝的消化能力相适合。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就需要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单位。牛奶是钙质的最好来源,妈妈在结束母乳喂养之前,要培养宝宝饮牛奶的习惯。每天保证饮用一定数量的鲜奶对宝宝的健康非常有益。
寒冷的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的代谢也明显加快,需要从饮食中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增强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冬天宝宝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的补充,尽量从蔬菜水果中获取。
饮食均衡
妈妈给宝宝的一日三餐饮食中,要照顾到粮食,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乳类制品和豆制品这五大类的存在。有些宝宝不爱吃蔬菜,或者爱吃的蔬菜品种很少,就要妈妈费心,多扩大蔬菜品种,从绿叶莱(如青菜、杭白菜、菠菜、蓬蒿菜、豆苗、塌棵菜等)、甘蓝族蔬菜(如卷心菜、紫卷心菜,包心莱、花菜等)、根茎类菜(如土豆、萝卜,冬笋,胡萝卜等)、菌菇类等各种蔬菜中去挑选宝宝爱吃的蔬菜。
水果中大众化的苹果、梨、猕猴桃、香蕉、柚子、橘子等对宝宝有益。
动物性食品,猪肉、牛羊肉、鸡肉、鱼、虾等都可以交替做给宝宝吃,不必限定于某一种动物蛋白的摄取。
特别提醒:冬天的食物以热食为主,以煲菜类、烩菜类、炖菜类,或汤菜等为佳。不宜给宝宝吃生冷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伤及宝宝幼小的脾胃。另外,冬季热量散发较快,用勾芡的方法可以使菜肴的温度不会降得太快,如羹糊类菜肴。
小心陷入进补误区
误区一
很多妈妈都会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而盲目相信各种补品药品,给宝宝“大补”,“快补”!
指导:一般主张不要给宝宝“药补”,即使是在医生的指导要求下进食药物补品,也要把提供宝宝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看成是最有效积极的进补方式。
误区二
很多妈妈以为进补就是让宝宝吃过多的动物性高蛋白食品。
指导:宝宝的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反而会导致一定意想不到的疾病发生。
误区三
用各种饮料代替水,认为饮料的营养比水多。
指导:饮料里的成分对宝宝的身体无益,体内水分的补充只有白开水最好。宝宝不光是在夏季要多补充水,冬季因为气候的干燥也不能缺水,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怕宝宝小便多让宝宝少饮水。
误区四
宝宝的营养越多越好。
指导: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都有一个界限,宝宝尤其如此。饮食进补要有针对性,按需所补,按人的体质选择性地进补。如果超出了人体对营养物质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会出现其他的病症。
进补外的小插曲
玩耍
给宝宝补充营养的确是件大事,但是妈妈也不要忽略了别的方面,让宝宝心情愉悦很重要哦。冬天,宝宝呆在屋里的时间比较长,容易情绪低落,妈妈可以多陪宝宝玩玩游戏、讲讲故事,等阳光好的时候,多带宝宝到室外做些活动,让他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
穿衣
穿衣以保暖舒适为主。衣服美不美观,能不能赶上潮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防寒防风、轻软舒适。尤其要注意帽子和鞋子的宽松和保暖,头和脚在里面舒服了,血液循环才会比较好。有的妈妈怕宝宝受冻,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结果宝宝总是出汗,这样一旦遇上寒冷刺激,反而更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