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2024-10-07 10:49:54

新生儿到六个月

虽然这时候的婴幼儿已经有一点分辨他人跟自己的亲疏程度的能力,可是,他们情绪体验的发展还不是很到位——他们没有咱们成人想的那样心花怒放或者哀怨惆怅的时候,他们的大多数表情是一定程度上的模仿。

婴儿最早能区分的面部表情是高兴、悲伤和吃惊,更厉害的是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成人的这些表情进行模仿(这也正是这些表情的学习过程),这些表情也是他们最初能掌握的表情。会有人说成人常和婴儿玩一个先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再突然打开露出一个鬼脸的游戏总能把婴儿逗得哈哈大笑,这个游戏好像和这一理论相悖。

我认为这个游戏跟婴儿没有发展健全的“客体永久性”有关,换句话说,婴儿认为没出现在眼前的东西,那就是没有了消失了。你给一个婴儿看一个皮球,在他伸手够这个皮球但还没够到的时候用一个箱子把皮球扣到里面,婴儿此时往往不会主动以翻箱子的形式去找皮球,因为皮球在他的意识世界中已经完全消失啦!

即使看不到皮球,还知道皮球客观存在,这种能力叫做“客体永久性”,不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所拥有,所以他们被那个鬼脸游戏逗得乐不可支。

一岁左右的婴儿

已经开始体会到“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了,他们开始在缺吃缺喝尿裤子之外初尝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的不良情绪,有了心情低落的时候。啊!小朋友们,你们终于开始明白“情”最是恼人的物事了!最初的因为婴儿社会化发展产生的焦虑有两种,一种叫做分离焦虑。

“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爸爸!你今天不要去上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奶奶!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个就叫做分离焦虑。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是婴儿遇见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小心、谨慎、甚至拒斥,这种焦虑通常出现在出6个月到一岁间,并伴随着孩子的整个幼年。

导致陌生人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大脑的快速发展以及小家伙们与日俱增的认知能力。随着婴儿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年龄仅仅六个月的他们能够把认识和不认识的区分开来了。

在6-9个月这三个月内,婴儿开始尝试着以主动地理解他们的世界了,也开始学者期待和预测事件了。他们尿裤子了,紧接着开始功能性的哭闹,同时还合理的期待着有个熟悉的人来给他们换尿片——果然,三十秒内就有个人屁颠屁颠的来伺候他了。他一边任由自己的屁股被关心呵护,一边想着:期待什么来什么,这种”心想事成“的感觉真的好爽。

可是有的时候会发生没有预期到的事情,比如突然出现一个不认识的人,婴儿自然而然的会感到惊惧,陌生人焦虑源自于婴儿对“出人意料”这种事的厌恶(Ainsworth,1973;Kagan,Kearsley,&Zelazo,1978)。

站在婴儿的角度(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角度)想想,你安全的摇篮旁边突然出现一个高大的陌生巨人,你面对的情境应该是这样的对不对:

我靠吓尿了好不好!能不哭吗摔(╯‵□′)╯ノ┻━┻!

不过,尽管陌生人焦虑在6个月打的孩子中非常常见,儿童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其主要的后天影响因素是:那些从出生就有着和陌生人大量的积极接触经验的孩子,倾向于表现出较小的焦虑。而且,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陌生人表现出同样的焦虑:面对女性陌生人时焦虑更少;面对表情和善的陌生人时焦虑更少;面对陌生的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时焦虑更少。(Lenssen,1973;Brooks&Lewis,1976;Thompson&Limber,1990)

陌生人焦虑的产生代表着婴儿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性进步,它反映了婴儿与和自己有密切社会关系者之间不断成长的情感纽带和社会连结。

编后语:

我个人认为,婴儿对有的陌生人报以微笑,对有的陌生人却哭闹不止,很可能是因为对对方的情绪解读不同导致的。婴儿很早就掌握了解读其他人面部表情和声音隐含的情绪信息的能力,纵然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什么意思,他们也能依靠声音特性来鉴别对方的情绪状态,出生后四个月的婴儿甚至已经能觉察他人隐藏在面部表情后的情绪。

既然识别对方情绪状态的能力这么厉害,面对不同表现的陌生人,婴儿有亲近疏远的区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