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是并不是他原创的,而是将民间流传的关于三国的故事,并更具正史,揣摩言辞等等,重新编撰而成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在里面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观念等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将民间流传的关于三国的故事,并根据正史,揣摩言辞等等,重新编撰而成的一本完成的章回体小说。
三国的故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历史到小说,中间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演绎,历朝历代的文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给他增添了新的东西,带有他们各自的看法,而罗贯中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描写的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接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主要描写的是战争、谋略等等,其中以魏蜀吴三国为主,反应当时的社会矛盾,塑造了一批鲜明的英雄人物。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情节
割发待首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 ,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已代。”
刘备携民渡江
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令其次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备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百姓苦不堪言,刘备蜀军由于百姓的跟随速度极慢,但刘备不愿弃下百姓,最终曹操追兵大至,刘备损失惨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在徐州大败,弟兄失散,关羽保护刘备亲眷,不得已投降曹操。关羽为报曹操厚意,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得知刘备消息后,关羽拜别曹操,离许昌,奔河北;一路经过东岭、洛阳、沂水、荥阳、黄河渡口五处关隘,先后斩杀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员曹将,脱险而出。
张飞大闹长坂桥
刘备弃新野,走樊城,带着黎民百姓逃亡,行到当阳,曹操追兵大至,刘备蜀军大乱,将领失散,亲眷不知去向。赵云杀入敌阵,三进三出,单骑救出阿斗,逃到长坂桥,张飞在桥上,命令部队在树林中扬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立马站在桥头,曹兵追至,不敢近前,张飞大喝三声,曹将夏侯杰惊落马下,吓退曹军。 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命令士兵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