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忽念什么

2024-10-07 00:59:55

搢忽的拼音是:jìnhū。

搢忽的注音是:ㄐ一ㄣˋㄏㄨ。结构是:搢(左右结构)忽(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2.引申指朝见。基础解释是:见/'搢笏/',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网络解释是:搢忽搢忽拼音jìnhū,,注音ㄐㄧㄣˋㄏㄨ,词语解释引申指朝见。7、汉语大词典是:见“搢笏”。《汉语大词典》:搢笏  拼音:jìnhù亦作“搢忽”。(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袆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初受封,搢笏登天廷。”(2).引申指朝见。明董谷《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异焉,敕建灵谷寺……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8、其他释义是:1.见'搢笏'。

搢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搢忽详细内容】

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2.引申指朝见。

二、基础解释

见/'搢笏/',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三、引证解释

⒈见“搢笏”。

四、汉语大词典

见“搢笏”。《汉语大词典》:搢笏  拼音:jìnhù亦作“搢忽”。(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袆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初受封,搢笏登天廷。”(2).引申指朝见。明董谷《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异焉,敕建灵谷寺……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五、关于搢忽的成语

忽忽不乐  飘飘忽忽  毫厘丝忽  倏忽之间

六、关于搢忽的词语

毫厘丝忽  搢绅之士  瞻前忽后  倏忽之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搢忽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