豰觫的解释是:亦作'觳觫'。
豰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豰觫详细内容】
亦作/'觳觫/',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觳觫”。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觳觫”。《汉语大词典》:觳觫 拼音:húsù(1).恐惧战栗貌。《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梁书·王僧孺传》:“解网祝禽,下车泣罪,悯兹奊诟,怜其觳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曾觳觫哀啼,窜迹无路。”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俘虏是一位青年人,三十岁左右,一眼看去,倒也并不怎么猛恶,反而有点觳觫的神气。”(2).借指牛。唐皎然《送顾处士歌》:“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宋陆游《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元翁合老《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辀。”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吴越间意。”
四、其他释义
1.亦作'觳觫'。
五、关于豰觫的成语
词不达意 促膝谈心 担惊受怕 惮赫千里 岛瘦郊寒 点金乏术
六、关于豰觫的词语
觳觫伏罪 词不达意 促膝谈心 大公无私 大含细入 担惊受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豰觫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