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注音是什么

2024-10-06 18:18:58

即目的注音是:ㄐ一ˊㄇㄨˋ。

即目的拼音是:jímù。结构是:即(左右结构)目(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眼前所见。2.目前;现在。即目[jímù]⒈眼前所见。⒉目前;现在。基础解释是:眼前所见。目前;现在。引证解释是:⒈眼前所见。引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⒉目前;现在。引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7、网络解释是:即目(李商隐诗作)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8、释义是:眼前所见。目前;现在。9、汉语大词典是:(1).眼前所见。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制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2).目前;现在。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10、国语辞典是:目前、现在。即目[jímù]⒈目前、现在。引《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1辞典修订版是:目前、现在。《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即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即目详细内容】

⒈眼前所见。引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⒉目前;现在。引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二、释义

1、眼前所见。2、目前;现在。

三、综合释义

眼前所见。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目前;现在。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即目[jímù]目前、现在。《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四、国语辞典

目前、现在。即目[jímù]⒈目前、现在。引《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五、关于即目的词语

麾之即去  即景生情  少纵即逝  弃同即异  转眼即逝  即事穷理

六、关于即目的诗词

>  >  >  >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即目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