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辞典简编版

2024-10-02 05:03:13

舍利的辞典简编版是:佛教修行者遗体焚烧之后,由未能焚化的发、血肉、骨头等变成的珠状或块状物。它象徵了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 【造句】这位佛教大师在圆寂火化后所得的十余颗舍利,供奉在寺庙中让信徒膜拜。 △舍利子。

舍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舍利详细内容】

⒈梵语,意译“身骨”。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引《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明宋濂《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辩才塔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圆泽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⒉契丹管军头目。引《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契丹舍利萴刺与惕隐皆为赵德钧所擒。”胡三省注:“舍利、惕隐,皆契丹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

二、综合释义

梵语,意译“身骨”。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明宋濂《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辩才塔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圆泽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契丹管军头目。《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契丹舍利萴刺与惕隐皆为赵德钧所擒。”胡三省注:“舍利、惕隐,皆契丹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

三、国语辞典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征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舍利[shèlì]⒈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征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英语ashesaftercremation,Buddhistrelics(Sanskirt:sarira)​德语Schariira(Buddh)​法语reliquesdubouddha

四、其他释义

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其中一枚佛牙舍利很早就传入中国,现供奉于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内。

五、关于舍利的成语

舍命不舍财  留连不舍  求田问舍  舍策追羊  舍己为公  舍近求远

六、关于舍利的造句

1、古书中记述其他荼毗高僧而获舍利者亦为数不少。

2、凡事只要循着天理人情去作,自然会大吉大利,佛是空,舍利也是空。

3、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善入,於彼国土。

4、考古人员对寺内的塔址和殿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众多文物,如石灯台经咒幢、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

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6、距这次上响石山庄夺紫瑰盆不到五年,即唐穆宗之父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还发生了唐宪宗恭请法门寺内的佛骨舍利子人宫供奉的大事。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舍利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