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取穴: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
功效:清热解表、疏经通络。
取穴: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
位置: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一个穴位。
功效: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炷隔姜灸,对关节最红肿的部位施灸5~7壮,疼痛较重者,每日1次,疼痛有所缓解者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条回旋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以患者皮肤感到灼热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肝俞取穴:位于背部脊椎旁边,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该穴。
肾俞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肝俞功效:疏肝理气,养血明目
肾俞功效: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
取穴: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功效: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
取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取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效: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对肝俞至肾俞由上向下进行刮拭,外观要按摩从近端至远端、从手三里刮至合谷的放下刮。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功效:主治目赤肿痛,面浮水肿。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取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功效:燥湿生风。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
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取穴: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四穴。
功效:利腿膝,主治膝关节酸痛,膝关节炎。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