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倪的汉语大词典是:(1).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南朝梁江淹《翡翠赋》:“远人迹而独立,揽天倪而为俦。”唐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诗:“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2).犹天边。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唐岑参《宿铁关西馆》诗:“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天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天倪详细内容】
自然的分际。多指自然之道。犹天边。天倪[tiānní]⒈自然的分际。⒉多指自然之道。⒊犹天边。
二、网络解释
天倪天倪是汉语词汇,拼音tiānní,出处《庄子·齐物论》。
三、综合释义
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南朝梁江淹《翡翠赋》:“远人跡而独立,擥天倪而为儔。”唐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诗:“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犹天边。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唐岑参《宿铁关西馆》诗:“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天倪[tiānní] 「天倪」原是指自然的分际;根据庄子学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差别区分,都出自人的主观执见,认为己是彼非,如果就事物自身自然而然来说,并没有分别,而这自然没有分别,就是自然的分际,也就是天倪。「天」在庄子用语中代表自然,如「天籁」是指自然的声音,「天府」是指自然的宝库,「天食」是指自然的供给等,而「倪」的本意则是端倪,是分际。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莫若以明」、「彼是方生」(参见「齐物论」、「莫若以明」、「彼是方生」)等说,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原本齐平无别,所有的差别区分,都是由于人心偏执,分彼此而起。因此唯有破除执见,领悟「彼此」、「是非」只是依附人心而有的对立观,便能体会自然的分际(自然原没有分际)。如〔齐物论〕上说:「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是之异乎不是地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者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所谓自然的分际就是无所分别,以自然的无所分别化解人心的执着分辨,就得将不是与是,不然与然平等看待。进一步说,「是」如果真的是「是」,那么「是」与「不是」的不同,不过是自然而已,无需争论分辩;同理,「然」(对的)如果真的是「然」,那么「然」与「不然」(不对)的不同,也不过是自然而已,无需争论分辩。如此「是」、「不是」与「然」、「不然」等音声相对的语词,有如毫无差别,并不相待一般。也就是说以自然无分别的分际,来化解人心是非的分辩对立,随任自然无极变化蔓衍滋生,以至于无穷无尽。如此一来,没有时间久暂,也就没有生死是非,终于达到全然无分别的境界。庄子称这样的境界是「天均」(自然均平之理)、「两行」(对立之事,并行不悖):「是以圣人和之(高亨认为宜作「休乎」凡是非,而休乎(配合上文,高亨认为应作「和之以」)天均,是之为两行。」修道的人不再分辨是非,以自然之分来化解争议,使对立两造各行其便,就是所谓的「两行」。
四、其他释义
1.自然的分际。2.多指自然之道。3.犹天边。
五、关于天倪的造句
1、在过去几天,倪萍的提案成为热门话题,引起许多争辩与讨论。
2、前天,倪震亲自撰文发表道歉声明,坦言周慧敏很生气,同时他还表示自己要自我检讨,否则不敢奢言当周慧敏男友。
3、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4、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www.chazidian.com/zj-315004/天倪造句)
5、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15004/造句)网
六、关于天倪的诗词
>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天倪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