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情轻重,做对这3步好得快

2024-09-30 13:43:17

孩子手上、脚上、臀部起了疹子、口里有疱疹的病症,多半说明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此时作为家长,不要太过惊慌,临床上这种病,90%以上的患者都是病症轻微为主,不大严重,家长可根据以下方法先判断孩子病情轻重,再实施以下护理治疗措施。

1、看是否有重症并发症表现

(1)重症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的1—5天内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惊厥、面色发白、心率增快或减慢等症状。尤其是发高烧,温度超过38.5度的情况,很可能说明患者病情已经往重症方向发展了,家长需警惕。

(2)轻症

若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

2、看患者精神状态好不好

(1)重症

若是手足口病患者表现出:精神差、嗜睡、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等,甚至面色苍灰、身体冒冷汗,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好的情况下,说明病症比较严重危险。

(2)轻症

若是患仍然在家好好玩耍、有说有笑的,精神状态比较的情况下,说明病情并不严重。

3、看有无发热高低

(1)重症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多是反复发烧,且发热温度高,持久不退,患者在这种长期高热状态下,很容易出现中枢神经并发症表现,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重症。

(2)轻症

病症轻微的手足口病患者即使有发热情况,一般也比较容易退热,通常采取多喝水、给患者温水擦浴、敞开衣服、推拿退热的方法即可降温,不会反复发烧。

如果家长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得出宝宝手足口病是属于轻微病症的,那宜采取对症护理治疗的方法来照顾患儿才好得快。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特效药,一般轻微病症患者在正确的护理下,通常发病后的一周即可康复。

1、及时隔离

患儿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1周。

2、要多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患儿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4、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危重病情出现。

5、注意护理

(1)口腔护理

口腔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可服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促进恢复,也可喷西瓜霜喷剂清热解毒止痛,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2)皮疹护理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时可涂0.5%碘伏。若疱疹破溃的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局部可涂擦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

(3)发热护理

1.解开衣物

儿童腋下温度量了温度要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儿童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儿童散热,儿童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得了手足口病的儿童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儿童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儿童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在手足口病宝宝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冷湿敷

接着可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5.贴退热贴

儿童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儿童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儿童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6.小儿推拿退烧

一窝风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推三关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揉外劳宫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清天河水500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6、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7、药物治疗

患儿高热不退并有不适感可考虑服用退热药,但宜在发热38.5度以上才适用,对于38.5度以下的患者建议采取物理退烧方法。

如果患儿手足口病出现以下症状表现的,提示病情严重,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要住院观察治疗,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如:

1、手足口患儿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并伴有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的;

2、频繁呕吐,特别是呈喷射状吐;

3、诉头痛难忍;

4、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5、肢体抖动,站立不稳;

6、呼吸急促,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7、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

8、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9、出现眼球震颤或上翻、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一般患者手上、脚上起的的疱疹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迹,通常无须吃药、涂药或打针。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擅自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手足口患儿,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出现溃疡,进食痛苦,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如热汤、火锅、热饮、冷饮、冰激凌、冰镇水果等,都会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口腔内长出疱疹,容易破溃,所以不宜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黏膜加重病情。如辣椒、大蒜、生姜、花椒、大葱、油炸、烧烤、火锅,都应该暂时避食。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孩子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吃咸食,如腌制食品、咸鱼、咸菜、口味重的食品等,以免刺激溃疡面,加重疼痛和病情。

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海鲜、牛羊肉、公鸡、鲤鱼、鸭、鹅、芒果、香菇、竹笋等发物,以免加重局部皮疹,使病程延长。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就该补充营养,在患儿手足口病发病初期给孩子粗糙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红薯、洋葱、糯米、竹笋等,这些食物不仅会加剧孩子口腔的疼痛,还可能刺激孩子胃肠道,影响营养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