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蛰的网络解释是:启蛰启蛰,读音qǐzhé,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
启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启蛰详细内容】
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二、综合释义
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唐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启蛰[qǐzhé]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三、汉语大词典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唐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四、辞典修订版
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五、关于启蛰的成语
久蛰思启 龙蛰蠖屈 蛰居简出 承上启下 黜昏启圣 发蒙启滞
六、关于启蛰的造句
1、和尚,你心不能行启蛰之杀,手不忍折方长之条,却在这里整日间看守着妖族的妖泠夫人,岂不是颠倒阴阳,违背佛理?
2、我们很早就发现,寒暑往还,不仅支配草木消长、动物启蛰,也深刻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节律。
3、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古称“启蛰”,天气开始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4、若初见入大寒,毕于启蛰之内,即不须此迟行。
5、历史上惊蛰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6、夏正又郊,以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启蛰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