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上约有50%妇女有乳腺增生的表现,一般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特别是30岁以上未婚、未育、哺乳少、爱生气的妇女。如果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没有注意到正确的哺乳方法,也容易诱发产后乳腺增生。另外保持乐观的心情,能有效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生率。
产后的哺乳期乳腺增生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而且会在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经期完后会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的哺乳期乳腺增生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
有不少产后女性出现乳头溢液的问题,起初大家认为这是产后母乳喂养的缘故,殊不知,这种自发溢液极有可能就是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状。另外,对于月经失调、心里情绪烦躁的女性来说,都有可能是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状,为此生活中女性加强胸部呵护是完全有必要的。
产后乳腺增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从西医上分析,产后乳腺增生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产后,女性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失调,从而影响了乳腺的生长。中医上则认为是情绪忧郁引起。
1、内分泌激素失调
乳腺增生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导致内分泌激素紊乱在中医认为,这是情怀不畅所致,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增生除了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外,精神因素也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哺乳期妈妈情绪容易低落,再加上要日夜照顾孩子,面临家庭问题和种种压力,极易患上产后抑郁,这些精神因素会引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等。
乳腺增生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会突然发生,哺乳期发生了乳腺增生,很可能孕前就已经存在轻度的病变了,哺乳期加重了而已,虽一时不危及生命,但也会给妈妈带来诸多隐患,所以应每年体检病情加重时及早治疗,虽然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乳腺增生人群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是正常人群的2-4倍,乳腺肿物增大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使乳房癌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人性格往往以忧郁内向或偏激者为多,有的病人每遇生气乳房就痛,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局部肿块变软。
产后乳腺增生有哪些症状呢?产后乳腺增生的发生一般症状表现为乳房部位的异常,包括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其次还会出现月经不调和情志改变等。乳腺增生的症状表现为: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乳房疾病。在综合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中,因乳房疼痛、包块就诊者占80%以上,其中多数被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严重者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乳头溢液。产后乳腺增生的诊断主要有:
1、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检查乳房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方,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2、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的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3、利用B超、钼靶X线、核磁等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4、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它良、恶性疾病。
产后乳腺增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以及调理情绪来实现,产后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双离子乳腺速溶疗法
红外光和电离子患处导入技术,产生智能生物波,直接实现乳腺靶向治疗,并刺激大脑释放OLS(多肽),达到立即镇痛效果。红外光智能电磁波脉冲离子导入靶向治疗,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淋巴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吞噬能力,消除乳腺血液循环,加强营养和细胞吞噬能力,使肿块变软变小,逐渐消失。乳腺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分泌紊乱,西药解决乳腺局部问题,中药成份作用于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疏通经络,防复发,达到标本兼治。
2、激素调理治疗法
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增生病并非单纯的雌激素分泌增加,而是由于雌、孕激素的比率失衡,特别是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增高所致,于是主张用黄体酮治疗本病,以纠正雌、孕激素分泌的失衡,可在月经前2周开始用,口服黄体酮7-8日,每日5~10mg;或肌肉注射黄体酮每周注射2次,每次5mg,总量20-40mg。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了局部增生腺体和扩张的乳腺管,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却并未得以纠正,故易复发,其次是给乳房上留下瘢痕,不能为青年女性所接受。选择手术治疗同时还要达到手术指针的患者才能给予治疗:尽管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但是由于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临床有一定的恶变率,建议患者到专科医生处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对乳腺增生病来说,局部切除手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4、中医中药治疗
乳腺增生的中药治疗,一般需要经过2-3个月,如果增生的团块或(和)结节较大、较多、较硬或有些年轻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证据表明,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轻度增加,是普通人群的1.5-2倍。
5、调理情绪疗法
因为情绪的不好,例如紧张、焦虑、抑郁等,都会诱发乳腺增生。由于产后的妈妈刚进行了角色的转换,难免情绪上会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这时候自己要学会心理暗示,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此外,作为家人,也要多关心和体贴。
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症状用不同的药,如下是治疗乳腺增生的药,患者可以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乳块消胶囊用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散乳块。气血和胶囊用于妇女月经过少、经期后错,行经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小腹或少腹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或伴有黄褐斑等面部色素沉着。夏枯草膏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
但是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妄自下药,哺乳期的用药尤其要谨慎,所以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了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用错药。如果是产后还在哺乳期的妈妈,在用药上更加需要慎重,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乳腺增生的女性在饮食上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产后乳腺增生不能吃什么?
乳腺增生患者可以常吃海带、桔子、桔饼、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食物以及保健饮品。
同时,患者应注意改变生活中的一些环境行为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病的进一步发展。如调整生活节奏,减轻各种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注意建立低脂饮食、不吸烟、不喝酒、多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防止乳房部的外伤等等。
产后乳腺增生严重吗?这就要知道,产后乳腺增生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乳房有周期性的胀痛感或刺痛感,可能是一侧也有可能是两侧,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的区域主要是乳房肿块处,有的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也会有疼痛感;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也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乳腺增生会对乳房外上象限经常会有肿块,其他象限也可能会有。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片块状较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易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大小不一,触碰会有疼痛感。乳房肿块也会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会自发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规律的现象,量少或色淡,还伴痛经。患者会常常感觉心情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产后乳腺增生还会影响婴儿。我们都知道,产后让宝宝喝母乳对宝宝的发育是最好的,对妈妈的产后恢复也有极大的帮助。产后乳腺增生,妈妈奶水会减少,甚至可能没有乳液分泌,宝宝没有及时得到营养补充,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因此,产后乳腺增生对生活还是会有一系列不良影响的,需要多加预防和治疗。
1、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
2、改变饮食结构,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和谐的性生活。调节内分泌可以对乳腺增生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或食品。
6、避免人流,坚持哺乳,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9、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的心情,促进乳腺增生缓解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