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位残奥会大使是侯斌。2008年1月24日,侯斌变成世界残奥委会推出的首位世界残奥大使。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已经33岁的侯斌其实打算第四次参赛。然而,由于北京残奥会田径项目进行了一些修改,不再设置F42这种级别,侯斌也就无缘参赛。
1975年,侯斌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一般工人家庭,小时候就喜爱上了运动。然而,在9岁那年的一次意外中,侯斌失去了左腿。生性乐观的侯斌没有被压垮。1993年,他开始接受专业的跳高训练。
自1994年远南运动会开始,侯斌在跳高F42级项目中显露锋芒。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初次参加残奥会的侯斌以1米92的成绩争冠,同时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2000年悉尼残奥会,侯斌成功卫冕。在4年后的雅典残奥会上,侯斌在赛前头部意外受伤的状况下忍着剧痛再争冠军,连续第三次获得残奥会金牌。
2008年初,世界残奥委会正式启动残奥大使项目。侯斌从世界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的手中接过聘书,变成世界首位残奥大使。克雷文说:“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的辉煌成绩足以说明侯斌的优异。他不仅是我国的骄傲,同一时间仍是残奥运动史上的骄傲。”
残奥会的由来
据文献记载,残奥运动创始人是一位德国人,路德维格古特曼(Ludwig Guttmann)爵士。
1944年,他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办了一个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并担任所长。为了让在战争中残疾的士兵们能够尽快复原,回归社会,古德曼医生大力提倡了“运动疗法”,通过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帮助残障人士们提高身体素质,并在1948年奥运会开幕的当天,举办了一场“射箭大会”,来自2个国家130选手参加了射箭比赛,成为了残奥会的雏形。
1952年,由于荷兰运动员的参加,该运动会演变为国际性体育活动,改称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1960年罗马奥运会闭幕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首次在其举办城市举行,这后来被视为第一届残奥会。24年之后的1984年,中国选手第一次出现在第七届夏季残奥会的赛场上。
当时,在纽约,北京姑娘平亚丽在盲人跳远比赛中夺冠,赢得了中国代表团的残奥首金。自1984年首次参赛,中国几代残奥选手用20年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站上了世界之巅。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获得63金,奖牌总数首次突破100大关,金牌和奖牌数都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英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