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2024-09-28 20:04:58

三秋的汉语大词典是:(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宋柳永《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三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三秋详细内容】

⒈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引《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⒉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引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宋柳永《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⒊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引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⒋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二、综合释义

三年。后比喻很长的一段时间。《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宋柳永《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三、国语辞典

三年。三秋[sānqiū]⒈三年。引《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⒉秋天。因秋天分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称为「三秋」。引《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⒊深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引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四、辞典简编版

三年。后比喻很长的一段时间。 【造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五、关于三秋的成语

九春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三两两  三十三天  三沐三薰  三战三北

六、关于三秋的造句

1、你毕业离校后,同学们都很想念你,真有一日三秋之感。

2、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归。

3、想念好友,难免有一日三秋之感。

4、和她整日厮守在一起没什么感觉,但分别后一日三秋的感觉就涌上心头。

5、才一天没见,小芳、小王就有一日三秋之感。

6、离开家乡只不过几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啊。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秋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