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选的网络解释是: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除最高级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
铨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铨选详细内容】
⒈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引《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向来銓选,最重资格。”⒉指负责铨选的官员。引清昭槤《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二、综合释义
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向来銓选,最重资格。”指负责铨选的官员。清昭槤《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三、汉语大词典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铨选。”宋沈辽《代人献利害书》:“结发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铨选矣。”清昭梿《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铨选,故不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清昭梿《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谒铨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四、其他释义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五、关于铨选的造句
1、仰请皇上俯念江宁知府一官关系最重,不拘铨选常例,敕部立速捡选或命廷臣会推清操久著干练成效者,星驰赴任。
2、待丁忧期满,吏部铨选时称已无空缺,只能到工部任了一名主事。
3、滥设”是与“额设”相对的,“额设”是制度上允许的额定员额,由朝廷人事主管部门按缺铨选委署,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
4、为父有一个同年,上次回京城铨选,任为浙江嘉兴府平湖县知县。
5、铨选人才,合理调用是人事部门的职责。
6、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六、关于铨选的诗词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铨选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