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的解释是:歃血shàxuè。(1)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歃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歃血详细内容】
⒈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用口微吸所杀牲之血,以示诚意。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引《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司马贞索隐:“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已下用鸡。今此总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鸡狗马之血来’耳。”⒉指结盟。引《新唐书·长孙无忌传》:“突厥頡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帝顾新歃血,不取为失机,取之失信,计犹豫,以问大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而当其歃血举义之时,固未尝以其必从而少沮。”
二、网络解释
歃血(汉语词语)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xuè,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三、国语辞典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
四、辞典修订版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称为「啑血」、「唼血」。
五、关于歃血的词语
歃血而盟 歃血为盟 洒狗血 吸血鬼 苌弘碧血 含血噀人
六、关于歃血的诗句
歃血主文盟 平凉歃血不濡齿 歃血誓仁义 歃血为盟不到头 歃血为盟不到头 歃血盟父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歃血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