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是耸立在我国东北大平原上的一颗大珍珠,它耀眼的光华早就为中外统治者所垂涎。我国金、清王朝为了给他们的封建统治制造理论依据,曾编造了长白山是满族祖先发祥地的神话。
自古以来,长白山山名曾经有过多次变化。
远在夏、周、秦以前,长白山称做不咸山。据《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不咸,蒙古族语音“不尔干”,即神巫,认为此山有“神”的意思。
汉朝的时候称长白山为单单大岭。据《吉林通志》载:“后汉东夷传,昭帝始元五年,元警菟徙句骊?后以境十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首都尉官遂弃领东地。《源流考》按,单单与满洲语善延(又作“珊延”)相近,疑即长白山也。”
后魏,即北朝时期的魏朝称长白山为盖马大山。据《魏书.勿吉》,记载:“东沃沮在盖马大山之东”。《吉林通志.卷十八》按:“长白山为汉西盖马县境之山,则魏志之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无疑。”因为据《后汉东夷列传》称:东沃沮在单单大岭以东单单大岭即长白山,所以,认为在东沃沮之西的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是可信的。
后魏又称长白山为徒太山、太白山。据《奉天通志六十七卷长白山系上》中云:“魏书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罴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没音收,意思是排泄粪便及脏物),行泾山者皆以物盛去”。
金朝的时候开始称长白山,据《契丹国志》记载,“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其山禽皆白,又日白山。”《金史世纪三十五》中记载:“女真(古族名)地有长白山。”从此,长白山的名称一直沿袭下来,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