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法的解释是:1.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2.书名。宋苏洵奉诏编定,四卷。3.称号。谥法[shìfǎ]⒈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⒉称号。
谥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谥法详细内容】
⒈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参阅《逸周书·谥法》、《通志·谥略》、明吴讷《文章辨体序题·谥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政书类》。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朕为始皇帝。”⒉称号。引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言戒日者,謚法之名。此方薨后,量德以赠;彼土初登,即先荐号,以灭后美之徒虚名耳。”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
二、网络解释
谥法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孝王之后,方有谥法。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明清定谥属礼部。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三、综合释义
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朕为始皇帝。”参阅《逸周书·谥法》、《通志·谥略》、明吴讷《文章辨体序题·谥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政书类》。称号。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言戒日者,謚法之名。此方薨后,量德以赠;彼土初登,即先荐号,以灭后美之徒虚名耳。”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
四、国语辞典
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谥法[shìfǎ]⒈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⒉书名。宋苏洵奉诏编定,四卷。取世传周公谥法以下诸书,删定考证,以成是书。
五、关于谥法的造句
1、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举忠烈之庙于内,岂不近之昵爱也?焉有蔽聪昵爱,家范无制,而能垂法作程,宪章百度乎?谨按谥法,敬以直内,内而不肃,何以刑于外?宪者,法也。
3、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的高,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却有一个谥法,"绣花枕头"。
4、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
5、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高,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却有一个谥法“:绣虎雕龙。”。
6、清朝大张旗鼓地给明代崇祯帝、惠帝上尊谥及给大批明代臣民以专谥、通谥,是将谥法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之心。
六、关于谥法的诗句
谥法还须比魏徵 谥法昭彰在曲台 凄凉馀谥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谥法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