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属于哪个省份

2024-03-01 00:00:00

四会,广东省肇庆市代管的县级市。因境内四水(西江、北江、绥江和龙江)会流之地,故名“四会”。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以东,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北回归线将全境南北一分为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为平原与山区结合部,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因“四水会流”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68公里,距肇庆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地质

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亚群在迳口镇的三堆泥和威整镇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层属地槽型浅海相砂岩沉积。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黄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原清塘镇的贞山,江谷镇的西部,下茆镇的上黄岗,地豆镇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布于威整镇的老山至地豆镇的大板崀,原清塘镇的石溪至迳口镇的山塘寨,罗源镇的石寨至地豆镇的大东、黄帝岭一带。石炭系(G):仅黄岗圩与大旺有零星出露,这是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陆相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组成的岩层。下侏罗系(JI):分布于威整镇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镇的三桂沙坪,下茆镇的下黄岗和石狗镇的牛鼻咀一带。下第三系(EB):仅大沙镇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冲积相、冲积洪积相和残积坡积相。根据地质发展史特点,分五个构造时期:加里东运动期,这是地槽沉积时期;印支运动期,这是地台沉积时期;燕山运动甲幕期,这是变质作用时期;燕山运动乙幕期,这是岩浆活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期,这是最新构造活动时期。

地形地貌

四会地形平面似竖立桑叶,东西宽约30 千米,南北长约 45 千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 50—200 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 20 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 557.12 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 44.3%;丘陵盆地 392.37 平方千米,占31.2%;平原 308.11 平方千米,占 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接广宁县境,北邻清新县界,包括威整镇,地豆镇的三桂山,江谷镇的江林十二带、联安,下茆镇的蒲洞、石罗、下黄岗等地,约占全县总面积 20%。这类地区土层浅瘦,受山洪冲刷严重。西南沿江山地区:包括绥江两岸黄田、石狗、贞山街道邓村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 35.3%。此区山峦起伏,有海拔 700 米以上的黄牛头山、百僚山、五指山,其余多为 300 米左右的山丘,属多雨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包括迳口镇大部分地区、原清塘镇东部和下茆镇的渔云,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县茶果场等地,南北走向,地势狭长。此区山丘较高,因山林被滥伐,植被遭破坏,又接近清远暴雨中心地带,雨水冲刷严重,山崩岗塌,水土流失面积达 240 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在龙江河系,部分属漫水河系,含罗源全镇,地豆、江谷、下茆龙湾的大部分和下茆镇的上区,多为海拔 50—150 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残缺;土壤普遍被雨水冲刷片蚀,山丘之间构成宽窄不等的垌田、龙窟田和梯田。东南平原区:位于龙江、绥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镇、大旺农场、四会镇、济广塘农场和原清塘、下茆、龙湾、迳口等镇的部分地区。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 塱塘广布,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主要山峰共有 35 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 55.7% 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水文

绥江:古称滑水、建水、绥建水,属北江一级支流,是横贯县境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乡的正坑顶(又称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两县注入本市;再经黄田、石狗、贞山邓村、城中街道、东城街道、大沙等地,至马房津口汇入北江;另从陶冶口分一支流经大沙圩至青岐涌汇入西江。绥江流域总面积 7184 平方千米,本市集水面积1015.43 平方千米;全河长 226 千米,属本市境内河长 49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 0.254‰。龙江:古称三合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平岗垌十排山;另有两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和迳口镇金鸡岭,均流至龙湾汇成一体。全江流域面积 421.7 平方千米,本市流域面积 347.73 平方千米;全河长63 千米,本市境内河长占 34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 2.51‰,至四会镇小海口流入绥江。河系范围包括江林、地豆、江谷、龙湾、下茆、城中、东城、迳口等地。曲水河:又称高 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石狗镇鸡乸头(皆麻英),流经大坪、 下至黄田万洞汇入绥江。集水面积 101 平方千米,河长22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3.6‰。何礼河:又称邓寨水,属绥江二级支流,龙江的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流经东平、邓寨、塔崀,至龙湾镇田寮汇入龙江。集水面积 145 平方千米,河长 18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2.5‰。漫水河:即威整河,属北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县并子山,流经威整镇出潭口、三坑,至三水六和镇埠街汇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791 平方千米,市境内占 143.14 平方千米。全河长75 千米,市内河长 8.6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79‰。毒水河(又名独河)发源于三水六和镇大岭,属北江的一级支流,流经大旺华侨农场至水口寨流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136 平方千米,境内集水面积 58.63 平方千米,全河长 30 千米,市内河长 18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0.94‰。境内河流特征,以绥江和龙江对洪涝与干旱关系最大,而北江和西江水的消涨,又对绥江和龙江的水位有重要影响,古来有“若西江涨,则青岐涌口不能消本江支流之水;北江涨,则南津口不能消本江径流之水”的说法。北江是绥江的主要出水口,如水涨顶托,绥江水就难以消退;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径流丰富,洪水凶猛,有洪峰量大、持续期长的特点,绥江从陶冶口分流至青岐涌出西江河段,常受西江洪水顶托而致水位上升。全县地表水年均径流量 12.5 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流量70.8 亿立方米,丰水年与枯水年差异较大;水流泥沙含量,年均输沙率 0.345 公斤 / 秒,输沙量 118.4 万吨。

气候特征

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阴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讯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本县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 19.8℃,南部的大沙镇约 21.5℃,其余地区 20℃左右。2018 年全市总体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高温天气多;开汛偏晚,旱涝急转快;暴雨强,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洪涝重;初台早,台风影响严重”。全市年平均气温 21.9℃,较常年偏高 0.3℃;全市平均高温日数 38 天,较常年偏多 18.9 天;全年最高气温 37.6℃,在 7 月 11 日。全年最低气温 0.5℃,在 2 月 6 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 1930.3 毫米,比常年(1765.9 毫米)偏多1 成。日最大雨量 212.4 毫米,在 6 月 8 日。全年大雨日数 22 天,暴雨日数 7 天,大暴雨日数 3 天。年日照时数 1386.4 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 261.7 小时。全年未出现霜。雾日数 59 天,轻 雾 日 数 224 天, 霾 日 数 8 天, 雷 暴 日 数 48天。初雷时间 2 月 11 日,终雷时间 9 月 17 日。5 月 7 日开汛,较常年(4 月 8 日)偏晚 31 天,全市入汛前降水偏少 36%,汛期(5 月 7 日—10 月 15 日)降雨量 1505.7 毫米,偏多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