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词性

2024-09-28 00:50:43

书院的词性是:名词。

书院的拼音是:shūyuàn。注音是:ㄕㄨㄩㄢˋ。结构是:书(独体结构)院(左右结构)。

书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书院详细内容】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二、引证解释

⒈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⒉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三、网友释义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四、国语辞典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书院[shūyuàn]⒈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引《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〇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五、关于书院的成语

深宅大院  后院起火  三宫六院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呆子  掉书袋

六、关于书院的词语

深宅大院  大院深宅  后院起火  三宫六院  蠹书虫  中书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书院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