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氯霉素(B型)片(棕榈氯霉素(B型)片)说明书

2024-09-27 16:59:23

【药品名称】

通用名:棕榈氯霉素(B型)片

商品名:棕榈氯霉素(B型)片

【生产企业】

甘肃兰药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棕榈氯霉素(B型)。其化学名称为:(B晶型的)D-苏-(-)-N-[?-(羟基甲基)-?-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棕榈酸酯。

【作用与适应症】

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

轻中度厌氧菌感染,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

【规格】

50mg(按C11H12Cl2N2O5计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日1.5~3g,分3~4次服用;小儿按体重一日25~50mg/kg,分3~4次服用;新生儿一日不超过25mg/kg,分4次服用。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是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25mg/L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常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不易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瘀点、瘀斑和鼻出血等,以及由粒细胞减少所致感染征象,如高热、咽痛、黄疸、苍白等。绝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于口服氯霉素后发生。

溶血性贫血,可发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的患者。

灰婴综合征,典型的病例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即投予高剂量的氯霉素,治疗持续3~4日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血药浓度可高达40~200mg/L。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紫绀、微循环障碍,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在早产儿或新生儿应用大剂量氯霉素(按体重一日超过25mg/kg)时,类似表现亦可发生在成人或较大儿童应用更大剂量(按体重一日约100mg/kg)时。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复。

用本品长程治疗可诱发出血倾向,可能与骨髓抑制、肠道菌群减少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本品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

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峰浓度(Cmax)在25mg/L以下,谷浓度在5mg/L以下。如血药浓度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

应空腹服用,即于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长程治疗者尚须查网织细胞计数,必要时作骨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但全血象检查不能预测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诊断的干扰:采用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于应用氯霉素患者可产生假阳性反应。

成人单次剂量不宜超过2g,疗程不宜大于2周。

【药物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乙内酰脲类)。由于氯霉素可抑制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此类药物的代谢降低,或氯霉素替代此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均可使此类药物的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故当与氯霉素同用或在其后应用时须调整此类药物的剂量。

与降血糖药(如甲苯磺丁脲)同用时,由于蛋白结合部位被替代,可增强其降糖作用,因此需调整该类药物剂量。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的非离子结合特点,使其所受影响较其他口服降糖药为小,但与本品同用时仍须谨慎。

长期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如同时服用氯霉素,可使避孕的可靠性降低,以及经期外出血增加。

由于本品可具有维生素B6拮抗剂的作用或使后者经肾排泄量增加,可导致贫血或周围神经炎。因此维生素B6与本品合用时前者的需要量增加。

本品可拮抗维生素B12的造血作用,因此两者不宜同用。

与某些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增强骨髓抑制作用,如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羟基保泰松、保泰松和青霉胺等,同时进行放射治疗时,亦可增强骨髓抑制作用,须调整骨髓抑制剂或放射治疗的剂量。

如在术前或术中应用,由于本品对肝酶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诱导麻醉药阿芬他尼的清除,延长其作用时间。

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肝药酶诱

【药物分类】

酰胺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