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的汉语大词典是:设官的制度。《管子·乘马》:“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王所取仪,金天之太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三人而为一选,仪于三月而为一时也,四选而止,仪于四时而终也。”《晋书·文帝纪》:“﹝咸熙元年﹞秋七月,帝奏司空荀顗定礼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太保郑冲总而裁焉。始建五等爵。”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余尝患古今官制纷纭,漫无统纪,读温公集,其沿革似可考而知也。”郭沫若《〈孔雀胆〉的故事》:“当时的云南已经立为行省,但除行中书省的官制之外,还立有一位梁王来管辖。”。
官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官制详细内容】
官制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中国的官制,由来已久。大约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建立了政权,逐渐构成了一套职官制度。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已有一套维护奴隶主专政的职官制度,即《周礼》所谓“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秦统一后的各代,逐渐形成完备的封建职官制度。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有一套适应当时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经济情况的职官制度。
二、综合释义
设官的制度。《管子·乘马》:“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王所取仪,金天之太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三人而为一选,仪於三月而为一时也,四选而止,仪於四时而终也。”《晋书·文帝纪》:“﹝咸熙元年﹞秋七月,帝奏司空荀顗定礼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僕射裴秀议官制,太保郑冲总而裁焉。始建五等爵。”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余尝患古今官制纷紜,漫无统纪,读温公集,其沿革似可考而知也。”郭沫若《<孔雀胆>的故事》:“当时的云南已经立为行省,但除行中书省的官制之外,还立有一位梁王来管辖。”官制[guānzhì]规定官厅组织权限及官吏配置权等的法规制度。《晋书.卷二.文帝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
三、辞典修订版
规定官厅组织权限及官吏配置权等的法规制度。《晋书.卷二.文帝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
四、其他释义
1.设官的制度。
五、关于官制的成语
官官相护 在官言官 官官相为 官官相卫 官腔官调 官事官办
六、关于官制的造句
1、在书写汉代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的过程中,他大胆改革选官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知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风起泉涌,极一时之盛。
2、但客观上讲,大理院当时地位并不高,仅从官制设置就可管窥一斑。
3、“狮子”在古代也写作“师子”,太师、少师是古代的官制,为天子或太子的辅助之官,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相应的又有少师、少傅、少保。
4、魏晋南北朝的谏官制度源自秦朝,也为隋唐谏官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5、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
6、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官制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