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的词语解释

2024-09-16 11:26:58

偃旗息鼓的解释是:偃旗息鼓yǎnqí-xīgǔ。(1)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做某事。偃旗息鼓[yǎnqíxīgǔ]⒈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做某事。例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旧唐书·裴光庭传》英calloffthearmymaneuvers;cease(stop)allmilitaryactivitiesandlielow;lowertheflagsandsilencethedrums。

偃旗息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偃旗息鼓详细内容】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二、国语辞典

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偃旗息鼓[yǎnqíxígǔ]⒈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引《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近鸣金收兵销声匿迹反大张旗鼓重振旗鼓英语lit.laydowntheflagandstillthedrums(idiom)​;fig.tocease,togivein法语(expr.idiom.)​roulersesdrapeauxetcesserdebattredutambour,sonnerlaretraite成语解释偃旗息鼓

三、典故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四、出处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 ;更大门开;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五、关于偃旗息鼓的成语

偃旗息鼓  偃旗仆鼓  偃旗卧鼓  卧鼓偃旗  卷旗息鼓  掩旗息鼓

六、关于偃旗息鼓的造句

1、由于警力部署妥善,原来准备械斗的两帮人马,只好偃旗息鼓,纷纷散去。

2、我军势弱,可偃旗息鼓,埋伏于此,俟机攻其不备。

3、镖不喊沧,是以前镖局行镖高喊口号,而到沧州却要偃旗息鼓,小心通过,沧州高人多,行镖喊镖容易惹起武林人士反感。

4、没想到他突然宣布退选,偃旗息鼓地携妻出国。

5、在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连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6、那些冷漠的、轻蔑的、恐惧的、猥琐的、残忍的目光。它们一次次偃旗息鼓,但一经触发就立刻卷土重来,不容你心存幻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偃旗息鼓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