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王子》里,是这样形容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如果你四点钟会来,我三点钟就会很高兴。”“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对麦田无动于衷,但你有金黄色的头发,麦田让我想起了你,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确实是件特别微妙的事情,他的存在让你觉得,世界即使再灰暗,人群再川流不息,一下子像是有了七彩的光芒,有了许多无以言语的小快乐,而在人群中,总有引领你往前走的身影。
除此之外,喜欢一个人会变得特别爱笑。因为想起喜欢的人,就会开心得合不拢嘴。再者,一些人喜欢一个人,可能会一直幻想和对方以后的生活,如从恋爱到结婚,从结婚到生子,从生子到变老等。可能在他们的想象中,已经把一生都过完了。
更多的自我展露
在拼命了解对方的同时,你也会忍不住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与感受分享给对方。心理学家阿特曼(Altman)曾用“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解释了“自我展露”在发展恋爱等亲密关系上的重要作用。自我展露强调的是在沟通过程中将更多个人化的信息流露出来。具体来说,话题会由浅入深,沟通内容会由表面交谈过渡到更多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比如,当你最开始和自己喜欢的人说话时,会聊一些非个人化的话题,可能是最近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变化、喜欢看的节目等;当这些表面交谈得到了对方回应,我们便会深化这种社会交换,这时候,话题会进一步扩展,双方会交流一些更个人化、更敏感的信息,而这种交流的深化可以快速促进双方关系的转变。
所以说,“自我展露”是亲密关系发展的基础,在最开始,你可能会因为太希望了解对方并隐藏自己,而刻意将自己表现得很完美,但是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后,你会忍不住将自己的真实经历、悲惨过往与对方分享,你会将对方彻底纳入到自我的一部分,也就不会有所保留了。
做什么事都会想到他
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后,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对方,为对方考虑。比如,路过蛋糕店你会想到,“他喜欢吃这种蛋糕吗?”;长时间的工作而感到疲惫时,你会想“他也很累吧”,并且每次想到对方你会觉得很欣慰。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恋人参照效应(The Reference Effect of Lover)”。指的是当你真正喜欢、接纳对方的时候,你会在潜意识中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因此不论在做什么事情时,总会先联想到对方。
这个概念是在“自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产生的,描述的是当人们在加工与处理和自己有关信息时,效率会更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头脑也会不自觉的优先处理与自己喜欢的人有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