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谁发明的

2024-02-29 00:00:00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二维码的诞生

二维码的创始人是腾弘原。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超市的销售额在快速增长,最早为了方便收银员工作,一维码被发明了出来。后来为了能让一维码记录更多的信息,便在纵向伸展了一维码,诞生了二维码。

人物简介

原昌宏,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80年毕业于法政大学,并获得法政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同年加入了日本电装株式会社(现为电装株式会社)。

1994年开发QR码,1999年通过JIS标准,2000年通过ISO标准。自2004年。他赢得了2002年R&D 100奖(美国),2004年移动项目奖大奖,2007年日本创新者奖,2012年优良设计奖Best100和2014年欧洲发明家奖大众奖。

主要成就

原昌宏首先是开发条形码读取器。当时,条形码在日本鲜为人知,但在美国已经很流行,并且依赖于从美国归来的老板带回的口香糖条形码,在超市等中可以使用的便捷型光学元件。开发智能阅读器。两年完成后,它被“ 7-11”采用,条形码从那里传播开来。但是,条形码中包含的信息最多为20位。随着信息的增加,会排列多个条形码,因此读取时间很长,工作效率开始受到影响。

因此,决定开发新的代码,而不是从头开始编写条形码。包括日语假名和汉字,因此决定使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的二维代码。在美国,二维代码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由于信息量大,读取一个代码需要两到三秒钟。这不能在工业中使用。决定考虑一个全新的二维代码,其主题为“阅读速度”。

计算机擅长于条形码等一维处理。因此,如果存在一种具有独特的黑白比的图案,那么就会意识到那里有一个代码。最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比率:“ 1:1:3:1:1”。在普通字符和图像中,白色和黑色很少以此比例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