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女性可能告别绝经期
第二章:过高过重增加患卵巢癌风险
第三章:有工作的母亲更健康
编者按:绝经是女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当绝经来临,就意味着衰老已经找上了女人,这是女人的痛,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让生育不受年龄限制,女人或将告别绝经期!
女性可能告别绝经期
科学家最早将在今年内让从干细胞中提炼出的卵子完成受精,从而改变人类繁衍规则,女性将来也有可能告别不孕和绝经期,让生育不再受年龄限制。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目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繁殖学科学家将向生育监督机构提出申请,期望尽早得到进行该项试验的批准。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合作,使用从人类卵巢组织上提取的干细胞来培育成熟的人类卵子,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这项旨在“实现人类卵子无限量供应”的试验不仅能让不孕女性拥有孩子,同时也能让女性像男性一样,在晚年依然具有生育能力。
此外,通过干细胞培育人类卵子的做法也可能让老年女性的卵巢重新恢复活力,从而减少女性患上与绝经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基于此,还有科学家甚至提出为女性研制“永葆青春药”的设想,让女性彻底消除绝经期,从而让老年女性依然保持年轻时的健康。(《广州日报》)
过高过重增加患卵巢癌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过去数十项相关研究中超过10万名女性的资料,其中约2.5万人是卵巢癌患者,结果发现身高与卵巢癌患病风险有关联。根据计算,身高每增加5厘米,患卵巢癌的风险上升7%。
研究人员吉莉恩·里夫斯说,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联系背后的原因,初步猜测是一些与身高有关的因素,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会同时导致卵巢癌风险上升,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研究还发现,对于没有接受过激素疗法的女性来说,常用来表示肥胖程度的BMI指数也与卵巢癌患病风险有关。BMI指数是由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所得,本次研究显示,该指数每上升5点,卵巢癌患病风险会上升10%。
研究人员因此提醒说,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女性变得更高和更重是现在的趋势,如果生活方式等相关因素都维持现状不变,预计今后卵巢癌患者人数会每10年增加3%。(《新华网》)
气候变化加剧患传染性呼吸疾病危险
不管是日益增高的气温本身,还是人类处于这种气温环境之中,都不一定使人更容易染上气喘、过敏症、传染病等疾病。其实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城市地表温度的增加、干旱区域的高密度颗粒物分布,以及传染疾病向更高纬度地区的传播。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热浪、恶劣的空气污染天气以及其它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有可能大规模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易感人群需要得到更多支持与照顾。(《人民网》)
每天喝两次豆浆可以缓解潮热
美国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次豆浆可使潮热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26%。
美国特拉华大学研究小组对19项早期有关大豆蛋白与更年期症状关联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涉及1200多名女性参试者。结果发现,与每天摄入安慰剂相比,每天至少摄入54毫克大豆异黄酮,坚持6周至1年,可使潮热病情降低26%。研究发现,与喝豆浆时间更短的参试妇女相比,喝豆浆的时间至少12周的妇女罹患潮热的危险降低3倍。
梅尔比教授表示,吃大豆制品或服用大豆提取物,都能对女性产生影响。通过对日本妇女的观察发现,终生吃大豆的日本妇女更少发生潮热。即使是年过50且从来不爱吃大豆的妇女,现在吃大豆仍不算太晚,对防止更年期潮热还有一定帮助。(《生命时报》)
有工作的母亲更健康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孩子在幼儿期和学前期,有工作的母亲往往比不工作的母亲更健康、更快乐。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儿童早期护理和青年发展”研究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项研究包括1990年起对1364名新生儿的母亲的采访,以及孩子出生后的10年调查与采访。
研究结果显示,从事兼职工作的母亲,其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不工作的母亲,前者患抑郁症的情况也更少。而从事兼职工作的母亲和从事全职工作的母亲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不大。
研究还发现,在所有母亲健康存在重大差别的情况中,比如工作和家庭或养育之间出现冲突时,与全职工作或没有工作的母亲相比,从事兼职工作的母亲更少发生这些情况。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家庭心理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在许多情况下,从事兼职工作的母亲健康状况与从事全职工作的母亲并没有差别。(《新民日报》)
睡多睡少都会“伤心”
好的睡眠不仅让一天精神百倍,在夜晚进入深度睡眠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并且平稳,心脏也会得到很好的休息。但这不代表睡觉时间越长越好。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心脏病学会芝加哥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多睡少都会伤“心”。
新研究负责人,芝加哥医学院心脏病学专家罗希特·阿洛拉博士表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8小时的成年人,发生多种心脏病问题的危险几率更大。
研究发现,睡眠太少会引起血压波动,进而明显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和心衰的危险。另一方面,睡眠过多是缺氧的表现,会增加心绞痛和冠状动脉变窄,导致心脏供血供氧不足等问题。(《生命时报》)
结语:(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刊号:2012第5期,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