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

2024-09-16 03:58:07

至今,我还常会像小孩子一样,在家呆久了,迫不及待地想出门,在外面呆几天,又归心似箭地想回家。看到这期杂志“共读时光”栏目里阿甲描述他女儿躺在蒙古包里“想妈妈”,就给女儿小荫读了一本书的时候,我想,小荫的表现大概就是德国比较教育专家、《小脑袋,大世界》一书作者艾申波茜描述的那种乡愁吧:尽管是和父母一起出游,有的孩子还是会闷闷不乐,精神萎靡,提不起精神一一原来,他想家了。想念自己小碗里的米花糖,想念自己的小床,那上面有一种自己熟悉的味道……

没有港湾就没有启航。孩子的生活既需要多方面的视角,也需要自己的定位。乡愁,是需要体会的经验,也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而不是孩子的胆小和怯懦。它值得我们尊重。乡愁是一根新环境和旧环境之间的纽带,孩子会拽着这根纽带,走向陌生的地方。刚开始,他可能还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妈妈是不是在那儿,再往后,他可能连头都不回地跑远。在今天这样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社会里,一个孩子也许既需要乡愁帮他建立归属感,又要在哪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好地方”。

因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我们所有的家长都会把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看得很重要,唯恐孩子将来不能自立、自理。当孩子一步三回头的时候,我们会克制着内心同样的依恋,把他们推出自己的怀抱,甚至会申斥他们。然而,独立性固然重要,依恋也同样宝贵。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会自然地走向社会。而如果没有建立起对父母、对家庭的依恋,对他来说,是一种遗憾,对你来说,也会有某些缺失。

带一本书出门,固然会让旅行变得丰富;带一本跟这次出行相关的书,更会让旅行添彩;而如果带的是孩子平时最喜欢的一本书,那就更美妙了!倒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对付孩子的闹或者增长知识,而是给孩子在外部和家庭之间编制一条有质感的温情的纽带。

每当看到《小脑袋,大世界》里那句“家的概念有时也可以简单到仅是一本书加一盏灯,不管它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时,我都会在内心涌动起一阵涟漪:在期待、向往和盼望这种经历的同时,还未出门,又会生出一种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