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证”范畴,现代人还称其为富贵病,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特点。所谓的“三多”,指的是喝水多,却还是觉得干渴;进食多,却还是觉得吃不饱;排尿多,好像整天小便不停。而所谓“一少”,则是指身体日渐消瘦,体重日益减少。
从糖尿病人的这些不适我们可以发现,它和胃火的虚火不适非常相似。只不过除了有胃阴虚的虚火不适外,还会有一些独特的不适。这就说明糖尿病与胃火有一定的关系。
事实上,在糖尿病患病早期或其他不适还不明显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胃阴虚的不适,像开始出现干渴、口臭、食欲过旺的现象。但是人们却没有加以重视,也没有及时地对症调理,结果导致阴虚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从胃阴虚发展到肾阴虚甚至肾阴阳俱虚,这时就已经发展为糖尿病,引发了各种急慢性病变,对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令人悔之晚矣。
由此可见,想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关键还是要清胃火,补阴虚。中医对此的缓解原则是慎用寒凉易损伤脾胃的药物,一般先给予有助清热利湿的药物,待湿热之气祛除后再给予有助养阴润燥的药物,这样才能做到不伤脾胃的同时清火滋阴,如此一来,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各种消渴的不适也会逐渐消失。
在自我防治方面,由于阴津不足、阴虚是引发消渴病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注意改变阴津不足、身体缺水的状态,平时即使不感觉口渴,也应适当喝水或吃一些水分较多的水果如西瓜、雪梨、柚子等。另外,在吃蛋白质食物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沐浴等情况下,都应适当多喝水,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认识到西医缓解本病的进步之处。特别是对于在35岁之前发病的1型糖尿病来说,其病因目前多认为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治疗手段还是要依靠终身注射胰岛素,因此一定要靠西医控制治疗。而对于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则可以博采中西医之长,防治结合,以减轻病人痛苦、控制并发症、延长病人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