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一个现代名字。过去人们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起来像一个没有任何情感的物体,但经过不同演奏者的技术和艺术处理。它变成了一件非常情绪化的东西。
二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弓弦类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乐器,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胡声音酷似人声,能表现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多种情感,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二胡的起源
二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当时与目前二胡比较相似的拉弦乐器是奚琴,但到了宋代才有了关于奚琴的记载。北宋陈旸的《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táo)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从描述来看,奚琴是一种用竹片做琴弓,弦内弓擦的乐器,其形制与现代二胡颇为相似,因此被视为现代二胡的唐宋原型。
在唐宋时代还有一种乐器也被认为是二胡的前身,即嵇琴。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描写过古人演奏嵇琴的场景:“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嵇琴格’。”可见,嵇琴在宋代就已作为宫廷乐器,在宫廷宴会上表演。其后,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里写到嵇琴有两根琴弦、用竹片做琴弓摩擦琴弦发声,这与《乐书》中描写的奚琴相似。在唐宋时期,“奚”与“嵇”两字同音不同形,所以奚琴和嵇琴有可能是同一种乐器。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