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多有益吗

2024-09-15 21:10:26

“三翻、六坐、九爬”,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通俗规律。不过,现在有很多宝宝还没有经历爬的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站立走路了。那么,爬,到底是否重要?跳过爬而直接走,在动作发展和智力发育上有无问题呢?。

爬出来的益处

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爬行训练对未来平衡感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都很有益处。

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爬行加大了宝宝认知世界的范围,使其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从而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

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宝宝在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弯曲,有利于前庭功能的发展,对形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至关重要。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不仅有助于颈部、胸部肌肉及臂力的发育,也有助于腰背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发育,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爬行有利于视力发育。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而爬行可使婴儿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有利于视力发育。

不会爬行的可能影响

会不会爬、有没有学爬的经历对宝宝日后动作、智力的发展影响很大。研究发现,宝宝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练习,会直接影响其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爬行训练的缺失会导致婴儿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粘人、过分好动、行为冲动等问题,严重的,长大之后还会出现阅读、计算、运动技能障碍,甚至会有社会适应障碍,不会与人交往等严重后果。

有研究表明,爬行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行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略过的。更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密切。

宝宝如果爬行少或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

也有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心智异常而不是智力异常。

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不会影响智力,但的确容易出现心智问题。上海的调研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并不是所有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都将影响心智,不过出现不同程度心智异常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宝宝不会爬责任在爸妈

说起宝宝会不会爬,很多年轻的父母似乎并不看重,起码不像对宝宝学走路、学说话那样关注。一些父母对爬的重要性不甚了解,何况传统的看护宝宝的方法通常强调安全性、保护性。比如说:宝宝在3个月~4个月开始学会翻身,在6个月~7个月能够直腰坐,虽说也是肢体动作,但却是原地完成的,不会因为身体的移动发生危险,容易看护。

而爬却不然,爬是宝宝自由移动身体的第一步,活动范围由此扩大了许多,在父母看来,危险性和看护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所以,往往会限制宝宝爬。而从爬到直立学走,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很容易被坐着玩取而代之,尤其是性情安静、不爱活动的宝宝。还有的父母认为不会爬也不会影响宝宝学习走路,日后会走就行了,爬不爬并不重要。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

不同月龄宝宝的爬行姿势

7个月宝宝由两侧肘部交替的向前移动带动下肢,见不到下肢交替动作的,为肘爬、拖爬或匍匐爬行;

8个月用双手支撑或肘部支撑,胸部离开床面,腹部不离开床面,可见到下肢交替动作,为腹爬、低爬;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面爬行或向后退着移动;

10个月胸腹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进行交替运动的姿势,为膝爬、四爬

11个月躯干完全离开床面,用手和脚像动物走路那样的向前移动,为高爬、熊步;

12个月可以用膝关节支撑躯干立直地向前移动,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