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
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水(4°C以下)、锑、铋和青铜等物质,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受热时收缩,遇冷时会膨胀,恰与一般物体特性相反。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热膨胀最明显。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膨胀的性质,但有少数物质却具有反常膨胀的性质。
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时出现以下现象
1.有时候夏天路面会向上拱起,就是路面膨胀,所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空隙留着,也叫沉淀缝。
2.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而微热罐头就很容易打开了。
3.温度计,湿度计,都是测量的仪器,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
4.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所以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要略有下垂。
另外,如果我们把一瓶热水和一瓶冷水同时放进冰箱,你会发现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这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水的冷胀热缩
水是一个“神奇”的物质,水在4℃以上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在0℃以上4℃以下则会变为“热缩冷胀”。导致随着温度下降,体积反而增大,这对水中的动物、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水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而到冰时密度更小,这就意味着冰会浮在水面上。另外,锑、铋、镓和青铜等物质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受热时收缩,遇冷时也会膨胀。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水总是先从表面开始冷却,4℃以上的水在降温的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上层水的密度会大于下层水的密度,即密度差,于是上层水会下沉,下层水会上升,形成水体对流,即密度流,这种现象对水产养殖不利。
在水温从4℃向0℃降低的过程中,由于“热缩冷胀”,此时上层水的密度小于下层水的密度,上层的水便不会再下沉,下层的水也不会再上升,于是没有了水的对流,水的温度便不再均匀,此时也称为水的分层(水温分层)。平时发生水的分层应人为打破分层,可以开动增氧机或借用风力来混合水体。当表面的水结冰后,河底的水温仍然可能在4℃左右,这就是“河面结冰,冰下有鱼”的场景。
总之,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在4℃时,水分子的间距最小,水的密度最大,水的体积最小,所以,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也称为反常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