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是哪几个

2024-02-29 00:00:00

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中国五大名窑,也称宋代(北宋)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宋朝建立的五个烧制瓷器的大窑,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

汝窑:主要产青瓷,有“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美誉。语出周世宗柴荣。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官窑:分南北。北在汴京,南在杭州凤凰山下。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以出产白瓷著称,色泽洁白,不太透明。

哥窑: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此窑和弟窑是章氏兄弟两人所建。

古代瓷器烧造工艺流程

制瓷原料及加工

选取合适的原料是制瓷的第一步,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南方瓷胎原料多为高硅低铝,北方则多是高铝低硅。瓷土有别于一般黏土,能够承受很高的温度,形成致密的瓷器胎质。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区别于陶器的显著特征之一。早期的釉为石灰釉,是用石灰石粉碎后加适量的粘土配制而成的,以钙为助溶剂,三氧化二铁为主要呈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青绿色。釉色透明,表面有玻璃质层,胎釉结合紧密,不吸水或吸水率低。

石灰碱釉的助熔物质是氧化钙以及氧化钾、氧化钠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从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高峰。

在选取适当原料之后,一般要对原料进行粉碎、淘洗、沉淀处理,尽可能去除较粗颗粒和杂质,再经过反复踩踏、揉搓,制成纯净、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制胎坯料。

成型

造坯主要有手制、模制法和轮制法等。

手制即瓷工用手将瓷土捏造出形状。

模制法即先用泥制成模,或对半分开,或上下两截,或是整个成型。将经过处理的瓷泥放入模中制出瓷坯。

轮制法则需要使用陶车。将檀木刻成的盔头戴在陶车上盘的正中,双手捧泥放在盔头上,拨盘使陶车转动,用拇指按住泥底,使瓷泥沿着拇指旋转向上展薄拉坯,便可塑成器物形状。

装饰

瓷器的装饰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拍印、刻花、划花、印花、镂空、贴花、绘花等。拍印是在半干的坯体上拍打出花纹,早期制陶比较常见;刻、划花是用竹、木、金属等工具在半干的坯体上刻、划出花纹线条;印花是用刻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的坯体上印出花纹;贴花则是印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剔花即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者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层剔去,露出胎体,再施一层透明釉,烧成后花纹具有浅浮雕感,始用于北宋磁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