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纠结原因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弹丸小国,之所以能够在亚洲有影响力,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代理人。二是新加坡是华人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千丝万缕,有着特殊的联系。这意味着,新加坡之所以有今天,是得益于中美两国对其的支持结果,也意味着新加坡是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重要枢纽。
在中美关系友好时,新加坡可谓左右逢源,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近40年来发展得这么好的重要原因。
但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波动,美国将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高科技封锁战,而且在这次抗疫中,大肆对中国进行污蔑、甩锅,令人发指。多次在南海、东海以所谓航行自由为由,军事威慑中国。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的走向,可能是热战,也可能是冷战,这让夹在中美之间的新加坡整天忐忑不安。
跟着美国反华,新加坡必然成战场,因为新加坡有美军驻扎,马六甲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中国不可能允许美军控制马六甲,掐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
跟着中国反美,新加坡做不到,因为新加坡的小胳膊拗不过美国的大腿,而且新加坡还驻扎美军。只要美国驻军的地方,基本都是殖民地,美军对该国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那是防止该国背叛美国的杀招。
李显龙之所以纠结,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新加坡甘心跟着美国,那就不必纠结了。正因为不甘心,所以才担忧未来,困惑现实,才陷入纠结。
李显龙 (新加坡共和国第三任总理)
李显龙197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79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后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长兼联合行动与策划司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2月担任新加坡国防部政务部长兼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1986年转任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代理部长,同年12月升任贸工部部长。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负责监督国防部。1997年连任政府副总理。1998年兼任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兼任新加坡财政部部长。2004年8月12日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兼财政部长,同年12月当选人民行动党秘书长。2015年9月12日连任总理。2020年7月,李显龙再次连任总理。
李显龙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对许多政策措施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和检讨,可归纳为三大方面: “柔性管理式贤能新政”、 “朋友对话式动态平衡新政”、“审慎开放式民主新政”。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2015年9月28日,新内阁正式成立,李显龙对该届内阁进行大幅度的改组: 一是大力推动领导层更新,16个部门更换了9位部长,几乎所有部门都有新部长、新政务部长或新政务次长,其中教育部和贸工部还首次采用双部长制;二是启用新人,培养年轻力量,20位新内阁部长中有一半年龄在55岁以下,而37位政务部长有50%在 50 岁。
2020年7月25日,李显龙公布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他本人继续担任新加坡共和国总理。
经济方面
1985年,正值新加坡经济萧条时期,李显龙受命组建经济检讨工业委员会,在他领导下的8个小组委员会经过数月的调查研究,咨询了近干位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学者,于1986年初提出《经济委员会报告书》,报告书中指出了新加坡经济衰退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得到最高领导层的认可和采纳,后来这份报告被定名为《21世纪新加坡》,作为新加坡未来发展的蓝图。
20世纪90年代,李显龙大力推动下,新加坡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坚持在中国扩大贸易,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例如大力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此外,他还积极促成与日本和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大大增强了新加坡经济的竞争力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