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词语解释

2024-09-15 11:30:12

铸鼎的解释是:1.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

铸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铸鼎详细内容】

铸鼎铸鼎,典故名。典出《史记·封禅书》和《左传·宣公三年》。分别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后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和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

二、综合释义

见“铸鼎象物”。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明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唐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铸鼎[zhùdǐng]铸鼎象物,汉语成语,原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并铸上各种牲口的图像,旧时用此称颂君王有德。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铸鼎[zhùdǐng]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歳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明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三、汉语大词典

(1).见“铸鼎象物”。(2).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明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唐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四、其他释义

1.见'铸鼎象物'。2.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明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五、关于铸鼎的造句

1、从结绳记事到刻契铸鼎,从甲骨金石撰文为录到简牍缣帛纸墨为凭,档案,作为人们记录生活的真实凭证,一路与人类文明同行。

2、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3、“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

4、于是,他想起了四个字“铸鼎象物”,这四个字也许就是对此物的解释,难道这就是四千年前夏禹铸的“九鼎”?它已经遗失有两千多年了!

5、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是对的,但铸鼎象物,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是办不好事情的。

6、我华夏自炎黄肇基,神禹铸鼎,中夏之名已布于四海,到始皇一统,而汉武开疆,天汉之名更是横绝八方,汉人之魂于此而定。

六、关于铸鼎的诗词

>  >  >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铸鼎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