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鼎的结构是:刑(左右结构)鼎(半包围结构)。
刑鼎的拼音是:xíngdǐng。注音是:ㄒ一ㄥˊㄉ一ㄥˇ。词语解释是: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刑鼎[xíngdǐng]⒈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引证解释是:⒈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引《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晋杜预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网络解释是:刑鼎刑鼎是铸刻法律条文的鼎。“刑”指法律条文。“鼎”指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器或礼器,多用青铜制成。春秋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继郑国子“铸刑书”之后,于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把前执政范宣子制定的成文法全文铸在鼎上公布。史称“刑鼎”。原文已亡佚。《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7、综合释义是: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晋杜预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刑鼎[xíngdǐng]铸有刑典的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焉。」。8、汉语大词典是: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晋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唐沈亚之《省试策三道》:“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9、国语辞典是:铸有刑典的鼎。刑鼎[xíngdǐng]⒈铸有刑典的鼎。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10、辞典修订版是:铸有刑典的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刑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刑鼎详细内容】
⒈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引《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晋杜预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二、网络解释
刑鼎刑鼎是铸刻法律条文的鼎。“刑”指法律条文。“鼎”指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器或礼器,多用青铜制成。春秋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继郑国子“铸刑书”之后,于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把前执政范宣子制定的成文法全文铸在鼎上公布。史称“刑鼎”。原文已亡佚。《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三、汉语大词典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晋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唐沈亚之《省试策三道》:“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四、其他释义
1.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五、关于刑鼎的成语
刑期无刑 以刑止刑 以刑去刑 以刑致刑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六、关于刑鼎的造句
1、尽管子产铸刑鼎,孔子观点与之相左。
2、相传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命人铸造了一口鼎,将有关刑法的规定浇铸在鼎上,史称“铸刑鼎”。
3、如果估计没错,商鞅多少受到了郑国那位铸刑鼎的法家前辈子产的影响。
4、刘国忠说,铸刑鼎就是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
5、孔子反对“铸刑鼎”就是民“不可使知之”的一个例证。
6、从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始作俑者起,中国便已经是个成文法的国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刑鼎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