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人物生平
1.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2.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王操之由无锡徙居绍兴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3.会稽安逝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书法特点
王羲之不仅赋诗能手,更是书法圣手,挥毫落纸,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般的书法,呈现在群贤们的眼前,更给山川河流之美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是静谧的、清隽的美,虽然没有盛大的丝竹管弦之乐,一觞一咏,已足以畅舒幽情,表达心志,抒发情感。
通篇看,章法布局统一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字的姿态可以说是各不相同,比如“之”字,全篇有很多个,但是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形态,或平稳,或险要,或洒脱,或简练,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加上饮酒作诗,自然而然的手中之笔就一气呵成,才写出富有变化的字形与笔势。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笔画之间的牵丝、连带、呼应,这是兰亭序的一大风格,可以让临摹者沿着运笔的方向,体会行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过程,哪儿停顿,哪儿轻,哪儿重,哪儿行笔快,哪儿行笔慢,一目了然。